【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中國區域經濟“大哥”之争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08:21:14 |
一個台商眼中的廣州 做瓷娃娃起家的台商劉佳,1991年就來到廣州,“剛來廣州時,對廣州的印象是:要什麽沒什麽,做玩具娃娃,很多零配件都要從臺灣買來。” 儘管如此,廣州當時依然是全國城市中最好的一個,甚至超過上海。劉佳在內地考察了很多地方,像南京、無錫,但那些地方都很破舊,都沒有廣州的繁榮。 劉佳介紹,當初之所以選擇到廣州發展,是因爲毗鄰香港。此外,廣州的機場有力地吸引了劉佳。因爲有機場就代表廣州已經國際化了,這也是效率的象徵。雖然當年廣州還沒有他想要的原料,但他堅信,以後會有的。 劉佳的産品主要銷往歐美,之前企業規模最大的時候員工曾達到1000人,現在出口受阻、遭遇訂單荒,只剩下100多人。 18年前,劉佳初到廣州時,原本計劃建一座綜合性的商業大樓,但因爲當時土地政策有限,他的店鋪是工業用地,不允許建成商業大樓,只能作罷。 “廣州有很大的優勢,但前幾年沒有把握住,土地政策在十年前就應該鬆綁。”在劉佳看來,當時南海、東莞、順德、中山均靠出讓土地和招商引資,迅速發展起來,廣州那幾年的發展速度却有限。他甚至覺得,廣州市在過去幾年的發展當中,過于側重對天河區和番禺區的開發,他所在的白雲區發展却很緩慢。 在金融風暴衝擊下,劉佳正在探索轉型。 東莞許多台商開的玩具廠都搬往越南,但劉佳幷不準備往越南搬。他已經對廣州這座城市産生了感情。 在劉佳看來,作爲省會的廣州,在政策創新方面比較拘謹,而那些非省會城市的領導就會比較膽大,政策也就相對靈活,敢于先行先試。 珠三角龍頭之爭 南中國經濟發展的强健心臟—— 珠三角,一直存在龍頭之爭。 改革開放之前,作爲廣東省的省會,廣州理所當然是全省的“大哥”。當開放的浪潮全面席捲廣東時,深圳的崛起對廣州的“大哥”地位形成了猛烈的衝擊。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是2億,廣州是47億,相差幾十倍。到2007年,深圳是6801億,廣州是7109億。 深圳有最熱鬧的人造景點世界之窗,廣州有綿延千年的越王墓;深圳城市環境新鮮,廣州大俗大雅;深圳更具現代氣質,深圳寶安機場豪華,廣州白雲機場則是華南樞紐;深圳有鹽田港,廣州則有南沙港 …… 在這場競爭中,廣深金融中心之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2003年1月,深圳市政府提出要把深圳打造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幷出臺“金融18條”。時隔一年,廣州市政府也提出要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幷制定了與深圳“金融18條”相仿的《意見》。 2005年和2006年的廣東省“兩會”上,爭奪達到了白熱化。廣州市的省人大代表提出把“深交所”遷移到廣州的議案。作爲反擊,深圳市的人大代表也發出了“從廣州搬遷一所高校到深圳”的聲音。 一時間,“廣東一哥”的爭奪戰异乎尋常。 有數據顯示,珠三角各城市間的産業同質化程度高達80%。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丁力教授認爲,市場不重複,産業重複幷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場和産業都相同,這屬于一種過度競爭。 其實,廣州的突圍從1996年就開始了。爲了與周邊城市錯位發展,廣州主動避開電子信息業,開始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汽車、鋼鐵、化工、生物制藥、數控裝備製造等“重化工業”的引進、開發,迅速成爲國內第二大汽車産業基地。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