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另一種重建:汶川司法生態一年間

http://www.CRNTT.com   2009-05-06 09:24:58  


 
  “派出所沒人了”

  北川縣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被埋了76個小時,他所在的政府大樓未能在地震中幸免。地震發生僅僅10秒,這座建於2000年的“北川最好的樓房”,瞬間從6層變成了1層,下面5層全部陷入地下。

  張周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被埋在地下的第一天,他能聽到樓上樓下、前後左右都有呼救聲。76個小時後,當他和兩個同事被救出時,才知道整座政府大樓只生還了他們三個。

  災後的統計說,5.12大地震中,北川全縣幹部有436人遇難,而政法系統237名在編幹警中遇難86人,超過三分之一;政法委、公檢法和司法局領導班子成員9人遇難,幾乎所有的幹警都有親人離去。與此同時,公檢法司的案件卷宗和檔案資料,也全部掩埋於廢墟之中。

  5月15日晚被救出的張周凱,5月17日即從綿陽404醫院步行趕到北川。5月18日,在北川中學的水泥乒乓球桌上,張周凱組織召開了第一次政法委員會。“我得盡快把幸存的幹警組織起來。”張周凱說。

  當天的會議,整個北川縣政法系統僅組織起了11個人。他們的救災任務,是去搶救“有槍、有錢、有機要”的關鍵單位。

  “你相信嗎,我們當時就睡在屍體旁邊。”張周凱說。那段時間,他們挖出了100多支槍、100多萬現金和不少重要檔案。

  直到地震半月後,北川政法系統的人員狀況才大致搞清楚。246名政法幹警,只有73名能夠立刻工作,除去遇難者,其餘都在地震中負傷。而這時,北川政法系統已開始下鄉統計災情。

  北川的百姓幾乎都去了綿陽,與縣城繁忙的救援場景不同,鄉下是一片寂靜和狼藉。人走了,牲畜家禽滿山亂跑,還有些遇難者的遺體暴露在外。

  5月20日之後,張周凱連著去了幾個鄉鎮派出所,都是空無一人。“公安幹警要麼遇難,要麼離開了,本來鄉鎮派出所的人員就少,災後維穩狀況可想而知。所以,我們組織了三支政法工作組。”他說。

  這三支政法工作組,實際上可以叫做聯合辦案組。每組17人,包括了公檢法司四個機關的工作人員。他們可以當場辦案而不需要匯報;他們需要把留在當地的百姓組成治安隊員,把受災群眾的財產管理起來;還要負責巡邏,對人員進行登記。

  “我確實理解我們的人的心態,很難啊,一個是去山裡確實很苦,再就是幹警自己也是受災群眾,只身下去救災,難免會記掛家裡。”張周凱說。

  但是,工作組的方式卻一直延續到了2008年10月份,三支工作組都下鄉三次。

  特殊時期只能這麼幹

  北川法院副院長李芝軍是其中一支政法工作組的領隊,這位地震中的傳奇人物因救災表現突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他的母親和妹妹都遇難了。

  作為北川法院僅存的兩位班子成員,李芝軍在結束了搶險救人之後,帶隊到了11個邊緣鄉鎮,與基層派出所、鄉鎮黨委、基層司法所一起研討如何化解災後不穩定因素。

  “這11個鄉鎮,我跑了3次,每次都待上一周左右。”李芝軍說,當時鄉鎮的狀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12大地震後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在9.24洪災中導致北川禹裡鄉和漩坪鄉兩個鄉鎮淹沒在水下,鎮上居民全部避險撤離。

  但在禹裡鄉,李芝軍看到失控的一幕——一些城鎮周邊的農戶居然冒險到淹沒區的居民家裡去拿東西。“這樣的案子不少,受災群眾反映很強烈,這種行為說得嚴重些就是偷盜。”

  但禹裡鄉派出所當時只有3名幹警堅守,警力嚴重不足,雖然抓住了一些人,但都不知道如何處理。因為當時法院的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如果把這些案件上升為刑事案件,需要送往綿陽,來回就要2天。

  “現場抓住的這些人也是受災群眾,當地派出所很發愁,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李芝軍與禹裡鄉派出所所長劉興順商量,對性質特別嚴重的要嚴厲打擊;對於一般性質的,加強法制宣傳。而具體的方式,李芝軍給出的意見是“示眾,讓老百姓看看”。

  他覺得,這種做法在正常狀態下顯然不合適,但在那個特殊時期,只能這麼幹。

  李芝軍負責的這11個鄉鎮,維穩工作也十分順利,95%以上的糾紛都是鄉鎮司法事務所調處解決。“如果我們調查組不到鄉下去做工作,恐怕很多案子都要湧向法院。”

  此時,遭受重創的北川法院正在艱難重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