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文化共同體 台灣可藉此擺脫孤立

http://www.CRNTT.com   2009-11-23 00:08:13  


 
  結 語

  以上,我以幾個例子簡單勾勒了“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所可以進行的工作,我相信只要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一定還可以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但無論是什麼方案,我的著眼點都只在幾點上,一是它可以為兩岸積極興利,另一個是累積兩岸體制性互動的經驗,並藉此以消除隔閡,增加互信,而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加台灣對“整個中國”——不只是歷史、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也是由兩岸在歷史進程中所必將共同創造的那個整個中國——的認同。正是基於這個著眼點,所以我相信兩岸的有識之士,也許不見得都贊同我說的一些細節,但應該都會同意並積極推動此一構想之方向的。

  然而,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樣的構想在兩岸還只能透過白手套來交往,而且台灣的反對黨還是那麼仇視大陸的狀況下,它有實現的可能嗎?關於這點,我以為上述構想其實並不必建立在兩岸政治談判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它並不需要在兩岸政治定位上解決之後,才能進行。就具體的推動言,它其實可以通過目前海基、海協的協商管道,就可以上路的。因此,在我看來,問題只在兩岸當局是不是認為這樣一種“累積認同”的作法是必要的而已。兩岸官方早已同桌談判,它所差的只是一點,談判還是主客對立的,而共同體用現在流行的哲學名詞,乃是“互為主體”的,如此而已。只要雙方願意再多跨出一步,各位可以想一想,上述構想哪一個有可能如某些人說的“賣台”呢?

  不過,我也想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正是因為必然有這樣的質疑,它相對地也顯示了認同問題之嚴峻,乃是不得不嚴肅面對的問題,以此,像上述的構想乃益發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百年來中國的積弱不振,在文化心理上,已經讓很多中國人有了嚴重的挫折感,甚至認為當中國人是一件羞恥的事。坦白說,台灣真的有很多人是如此感覺的。記得當年最有名的台獨教父彭明敏先生結束流亡生涯,重返台灣時,在機場就有一段話說:他無法想像今天還會有人想當中國人。彭明敏這樣的講法也許有些極端,未必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但在台灣絕對是有相當社會心理之基礎的。今天如果兩岸不能一起合作,讓中華文化也能在兩岸的未來創造榮光,則兩岸就必然還有一段因為無法建立認同而將面對的波折。然則,如本文的構想,其功能又豈曰小哉!

  總之,兩岸的現狀乃是人類歷史所僅見的,但我相信,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一定有智慧可以解決難題,並借助此一歷史機遇而再度奮起。作為解決難題的一環,我很努力地提出了上述構想,雖然可能還不成熟,但我願意以拋磚引玉之心,來迎接更具智慧的方案,以再造兩岸的認同,並攜手共創屬於整個中國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