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上海直面“上海式貧困”

http://www.CRNTT.com   2010-03-26 14:28:40  


 
  在長寧區,調研後符合支出型貧困扶助的個人及家庭,會收到居委會發放的告知書和醫療卡,憑借醫療卡結算醫療費用。

  “目前,加上原來收入型貧困人員的醫療卡,總共發放了幾百張。但是,醫療卡的覆蓋人員僅限於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困難人群,而這項保險的參保機會有限。我們正在和醫保部門商議,希望能夠擴大參保機會。”長寧區民政局社會科科長戴景福告訴本刊記者。

  共織一張網

  “對上海來說,在解決收入型貧困的基礎上,從根本上解決支出型貧困的問題,是對現行救助制度的再次革命。”曹扶生說。

  但扶貧理念和實踐的進化需要時間。

  關於全市核貧的具體標準、貧困救助的具體方案、擴大救助範圍的資源和資金保障等問題,上海市民政局辦公室副主任張靜只告訴本刊記者一句話:“仍在研究和討論中。”

  發現和甄別窮人是第一步。曹扶生認為,目前在貧困發現機制上存在較大缺陷:一是發現渠道單一,貧困對象基本上是通過居委會、救助所、信訪辦等體制內的系統來求助,缺少更加開放的發現系統;二是發現方法傳統,主要依靠居委會上門核查的做法難以保證其公正性,遺漏在所難免;三是發現方式被動。

  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重點建設了“市民收入核對系統”。據悉,目前該系統已完成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積金中心、市財稅局的3條電子比對專線建設,實現了網上交換數據信息。

  馬伊裡說,過去需要救助的市民在填寫收入情況後,一般由居委幹部上門進行核對;建立收入核對系統後,將通過政府方方面面的信息後台來核對市民的實際收入水平。

  “發現機制”之後,“幫扶機制”、“聯動機制”要緊跟上。參與聯動的部門越多,扶貧網就越密。

  沈振新將社會保障系統比喻成一張網,上海正在做的就是“兜底”。■

新聞鏈接:上海式貧困PK“北京式富裕 
 
[ 2010-3-24 ]
 
  北京,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

  60年一甲子,2010年,新中國已然站在第二個甲子的起跑線上。這樣的情境之下,其實北京和上海早就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兩個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主要貢獻者是一批又一批的外來移民。而作為中國的兩大超級城市,本身也具有吸引全國各地人員北漂或者海漂的資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