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阿基師與李嗣涔的憂慮

http://www.CRNTT.com   2010-06-07 11:02:40  


台大女生是否“人盡其才”,引發諸多議論。
  中評社台北6月7日訊/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許又方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阿基師與李嗣涔的憂慮”,作者表示:“誠然,物能盡其用、人能盡其才無疑是創造美好社會的高度理念,所有人應當都樂於奉行不渝。但我們必須反思的是,除了個人主觀意志的渝變因素外,是哪些客觀條件使得‘物不能盡其用’,而‘人無法盡其才’?我們經常聽聞名人大肆炫耀“奢華”,商業廣告也無所不用其極地渲染“物慾”,而媒體也樂於逢迎這些人與事,閱聽浸潤既久,群體價值觀遂逐漸受到影響。加上政府老是浪費公帑做些不切實際的施政(例如到處可見的“蚊子館”),對民眾做了最壞的示範,“物盡其用”的理念焉能不漸漸流失?”文章內容如下:

  “國宴名廚”阿基師日昨在擔任美食展廚藝評審時,對於參賽者浪費食材的行徑十分不以為然,他呼籲,好的廚師不但要有“廚藝”,更要有“廚德”。幾乎同時間,台大校長李嗣涔則對該校美女學生進軍演藝圈表示“可惜”,並刻意強調學生們應慎思台大所耗用的龐大教育資源。這兩件事看似無甚關連,但深入以思,則不難發現,兩位各擅勝場的“老師”其實都在表達一個相近的觀念:“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阿基師當然知道比賽只做六人份的菜,食材必然會過剩;但過剩的食材一定要丟掉?不能將之妥善保存再利用?若考慮到新鮮的問題,為何不乾脆全部煮掉,然後把評審所需之餘分享給現場參觀的民眾?這樣做就是“物盡其用”,也應即阿基師衷心關切之所在。

  相同的,以李嗣涔當然明白“教育”與“職業”不必然相關、服務人群與貢獻社會可以有不同方式的道理,何以要冒著引發爭議的風險,去“干涉”學生職涯發展呢?私意揣度他應是認為台大學生若能發揮在校所學,對社會貢獻應較本非其所長的演藝事業更適切,也更巨大吧?換言之,他在意的是“人盡其才”的理想,輿論大可不必過度臆測李校長是否有看不起演藝圈的嫌疑。

  誠然,物能盡其用、人能盡其才無疑是創造美好社會的高度理念,所有人應當都樂於奉行不渝。但我們必須反思的是,除了個人主觀意志的渝變因素外,是哪些客觀條件使得“物不能盡其用”,而“人無法盡其才”?我們經常聽聞名人大肆炫耀“奢華”,商業廣告也無所不用其極地渲染“物慾”,而媒體也樂於逢迎這些人與事,閱聽浸潤既久,群體價值觀遂逐漸受到影響。加上政府老是浪費公帑做些不切實際的施政(例如到處可見的“蚊子館”),對民眾做了最壞的示範,“物盡其用”的理念焉能不漸漸流失?

  至於李校長的“可惜”之嘆,則多少反映台灣社會人才“供需失調”危機,而這個危機則與教育政策失當及社會根深柢固的“文憑觀”息息相關。政府為順應台灣社會追求高學歷的潮流,不顧一切廣設大學,結果使得人才結構失衡,有非常多受高等教育者無法順利找到符合其所長的工作,名校畢業卻不能就業者大有人在。

  試問,一個大學畢業生因謀職不成而被迫去賣雞排,跟他轉往演藝圈發展有何不同?“台大五姬/十三妹”或許正是考量到就業市場前景黯淡,因而先抓住眼前演藝工作機會吧?而我們也必須深思,有多少“學非所用”的高材生,其實他們年少的志願只是希望讀個高職,然後去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業,卻被父母或社會價值觀硬逼著去讀他們不喜歡的大學科系呢?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個偉大的理想,但我們的社會,究竟有沒有努力在營造這樣的環境,讓理想可以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