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鋼企何以“恨鐵不成鋼 ”

http://www.CRNTT.com   2010-06-11 11:16:58  


巴西鐵礦石巨頭淡水河穀6月1日在上海世博會巴西館召開新聞發布會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訊/長期以來的礦石定價談判,中國一直處於不利位置。如果說繁榮時期的吃虧還能忍受,但今天經濟危機下,賣菜的比買菜的多,買菜的依然不挑揀,那簡直就是個傻瓜了。然而,中國的鋼鐵企業總是恨鐵不成鋼,在三大礦業巨頭不斷向中國鋼企提出漲價的情況下,中國鋼企仍像一盤散沙一樣,似乎沒有還手之力,任憑這些礦業巨頭們宰割。 光明網《光明觀察》近日刊發評論員邱林的文章“中國鋼企何以‘恨鐵不成鋼’”,其內容如下:

  幾乎每年的鐵礦石長協礦價格的談判都是一次媒體爭相報道的“盛宴”,因為這塊近幾年愈加“瘋狂”的石頭不僅牽扯到國內眾多鋼企新一年的收成,也關係到鋼鐵產業以外的眾多民生產品價格的漲跌。但讓公眾失望的是,在近幾年的談判中,作為鐵礦石進口第一大國的中國鋼鐵企業越談越失利,話語權盡為旁人掌握。(6月10日《經濟參考報》) 

  在人們一次又一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鐵礦石年度談判的背後,是大家渴望知道中國鋼企何時不被牽著鼻子走的急切願望。中國目前採取的鐵礦石談判機制主要是由中鋼協和寶鋼牽頭的大型國內鋼鐵企業作為代表與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穀三大礦業巨頭簽訂長期協議,並談定新一年度的鐵礦石供應價格。在談定價格之後,由具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國內大型鋼鐵企業向三大礦企進口鐵礦石,並轉賣給其他鋼企和貿易商。 

  雖然這一談判機制已經持續多年,但在近幾年的談判中,中國鋼企代表卻始終只有“談”的義務,卻無“判”的權利。結果是,每年談判一次,鐵礦石就漲價一次。自從2003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基準價格分別達到8.9%、18.62%、71.5%、19%、9.5%和65%的漲幅。即便如此,三大礦業巨頭仍不滿足,為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們終於在2010年鐵礦石談判中拋出指數定價機制,試圖以更接近市場的指數價格取代施行40年之久的年度協議價格。 

  憑借著鐵礦石供不應求的態勢和壟斷地位,今年以來,礦業巨頭們統一的談判策略是採取“最後通牒”方式,即提出價格上漲要求後限期答覆,不接受就以停止供貨做威脅。作為和中國鋼鐵企業唇齒相依的上游企業,礦業巨頭們已拋棄了之前“互利雙贏”的原則,同自己的最大客戶撕破臉了。 

  而作為鐵礦石買家的中國鋼企,卻只能一次次地被動接受他們的漫天要價。除去少數國內大型鋼企有望較快和礦業巨頭達成相對優惠的協議價外,即將消化掉原有庫存鐵礦石的絕大多數鋼企將紛紛從現貨市場拿貨。 

  日前,中國鋼企接到了力拓的通知,要求今年三季度的協議礦價定為離岸價147美元/噸,相較力拓二季度的結算價格上漲19.5%。力拓的這一出價相比其今年第二季度的結算價格123美元/噸高出了20%左右,考慮到目前澳大利亞到中國的海運價格——13美元/噸,再與目前的貿易礦現貨價格150美元/噸相比,則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掛。 

  面對極有可能出現的長協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倒掛,鋼企現階段卻諱言違約或減產。在礦業巨頭掌握絕大多數資源的情況下,鋼企一旦違約,很可能面臨礦石巨頭斷供的威脅,連基本生產都成問題。這也是目前國內鋼企對礦石企業敢怒而不敢言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