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ECFA台灣通道 國際資本會大舉利用

http://www.CRNTT.com   2010-07-06 10:34:51  


外資會否通過台灣大量進入大陸,的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中評社台北7月6日訊/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所長蔡增家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兩岸ECFA的國際效應”,作者認為:“兩岸簽署ECFA之後,唯有經過台灣才是最有利可圖的,而在跨國企業追求利益的驅動下,東亞各國的政府都將會開始感受到來自其台灣企業,要求與台灣簽署FTA的強大壓力;因此在後ECFA時代,台灣能不能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儼然已經是中國大陸單方面所無法控制了。在水到渠成的引導下,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即將成為一種大趨勢,沛然而莫之能禦。”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簽署ECFA後,在台灣藍綠壁壘分明的意識形態下,外界討論、算計最多的大多只是“利己”效果,也就是台灣可從中國大陸讓利當中獲多少經濟利益,而忽視兩岸簽署ECFA的“利他”效能,也就是ECFA在國際間所產生的共伴效應。因現今在國際間,以跨國企業為主導,紛紛正掌握這千載難逢的中國大陸讓利機會,準備要與台灣企業“共利”,分享中國大陸市場的大餅。與我們長期同屬經濟夥伴的日本正如是,與我們一直同屬競爭對手的韓國亦若是。

  兩岸簽署ECFA之後,彷彿在東亞地區出現藤原的共伴效應,台灣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颱風眼,把東亞各國紛紛磁吸捲入進來。我們可以把中國大陸市場比喻為一座水池,水池裡面佈滿了肥美的鮮魚,但長久以來,水池外邊卻被築起一座高牆,而全球的跨國企業就像是遍佈在城牆外圍的釣客,每位釣客都全副武裝、配備齊全,想要進到池塘邊大顯身手,但是無奈這座城牆卻是既高聳、又厚實,讓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釣客只能在城牆外圍繞了又繞,但卻苦苦找不到缺口可以進入。

  而兩岸簽署ECFA,就像是在中國大陸巨大城牆的下邊穿了一個小閥門,台灣就成為進入這個小閥門的主要通道,任何身懷絕技的釣客都必須要經過台灣,才能進入到城牆內圍的池塘邊恣意釣魚;這讓台灣從過去如同一座雜草叢生的荒道,搖身一變為牛馬雜沓,人聲鼎沸的跑馬大道,因為任何想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企業與資金,都必須要匯集到台灣這座孔道,台灣彷彿成為全球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終南捷徑。

  商人的嗅覺總是最敏銳。從○八年始,由日本在台灣企業所組成的日本商工會,便開始建議日本政府全力促成台日企業合作,善用日本企業的技術力與經營力,配合台灣企業的通路及人脈,以台日企業高度的互補性,共同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但是當時日本的自民黨政府,卻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抱持著高度懷疑與憂慮,一直到去年民主黨政府上台之後,日本政府才開始改觀認同這項政策;而菅直人上台之後,更是希望利用中國大陸市場為跳板來復甦日本台灣經濟,他史無前例地派遣前伊藤忠商事社長丹羽宇一郎擔任日本駐中國大使,來打通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大陸的任督二脈。這是日本政府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由外務省發表歡迎聲明的最主要原因。

  企業的政策總是最富有彈性。從去年開始,在兩岸直航及中國大陸採購團紛紛來台的效應下,台灣在國際市場的最主要競爭對手“韓國,便開始顯得忐忑不安,並以“Chaiwan”來表達韓國對中國大陸與台灣聯合對抗韓商的高度憂慮。面對這種情勢的轉變,韓國李明博政府一方面加緊與中國大陸洽簽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腳步;在另一方面,韓國也在探尋與台灣企業合作進軍中國大陸大陸市場的可能性,希望以兩面掛保證的方式來維持韓國企業的競爭優勢。這是兩岸簽署ECFA之後,韓國通商“外交部”表示樂觀其成的最主要原因。

  由此看來,兩岸簽署ECFA之後,唯有經過台灣才是最有利可圖的,而在跨國企業追求利益的驅動下,東亞各國的政府都將會開始感受到來自其台灣企業,要求與台灣簽署FTA的強大壓力;因此在後ECFA時代,台灣能不能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儼然已經是中國大陸單方面所無法控制了。在水到渠成的引導下,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即將成為一種大趨勢,沛然而莫之能禦。

  只是在台灣朝野對立下,單方面只想到“利己”的台灣,面對即將而來它國所要求“共利”的壓力,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