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與中共對話的理性空間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00:15:01  


 
  台灣的“媒體理性”

  同樣的問題,在民進黨走向理性之路的時刻,民、共是否有機會進行理性對話?這一點民進黨的洪奇昌顯然是悲觀的。有一次他告訴一位台灣媒體的重要人士說,民進黨現在雖然想要走向理性,但卻被綠營媒體的激情表述“綁架”了,讓民進黨理性的領導階層不得不靠邊站。

  綠營媒體之所以會用激情的表述“綁架”民進黨,絕非是綠營媒體代表多數綠營群眾,反而是台灣的媒體經過民主化的轉向以後,早已變成意識型態的戰場,大家以媒體作為公共表述的地方,所以原本市民社會所擁有的“公共領域”,也被媒體給攘奪,在許多人習慣以看電視做為決策的思考之下,“媒體的理性”就成為政治人物的理性。

  但是,“媒體的理性”到底又是甚麼呢?它不過是一種傳播理論中“沈默螺旋”的效用,當大部分人都不願對政治惡鬥表態之時,媒體為了收視率,不得不以最辛辣的議題與語言,做為吸引觀眾收視的秘訣。於是,原本已經變成“意識型態戰場”的媒體,最後販賣的不過是已經一再被包裝、激化的“意識型態商品”,這項商品再以“沈默螺旋”的作用,把一些原本不表態的選民捲進自己的意識型態圈層中,最後誰也逃離不了這些意識型態的框框。

  台灣媒體販賣“意識型態商品”所形成的作用,不只是一般觀眾的思考被“綁架”,連原本在新聞圈中被認為還算理性的鄭弘儀,也不自覺的陷入自己節目所設定的意識型態之中,他會口出“三字經”,顯然自己也是從一個“沈默螺旋”,變成一個意見領袖的主導者。

  尤其是,台灣的媒體又已經變成是最大的“公共領域”,甚至是最大的“意見領袖”,所以任何人想要獲取新聞的意見,無不從自己偏好的媒體節目中去做選擇。所以“媒體的理性”,本身就是一種“選擇性的偏好”,它不是真理性,是媒體王國所構築出來的“假理性”。不管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如果不能擺脫這種媒體透過議題設定所做出來的“假理性”,那麼台灣政治要回歸理性的競爭,恐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