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臺灣人講述真實的臺灣(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09:29:03  


 
  許多政治人物在歷次選舉中從不缺席,各路人馬粉墨登場,好不熱鬧。幾位民進黨前主席是最明顯的例子,例如自稱“用一生準備當好總統”的許信良,最近登記參加民進黨總統初選,一生未忘情“總統”大位,三次參選“總統”屢敗屢戰。許信良在1996年敗給彭明敏、2000年敗給陳水扁,這次面對蔡英文、蘇貞昌,雖然自知毫無勝算,但借著此次參選時機發表“我有話說”的聲明,提出“扶弱濟貧、社福優先;確保現狀、大膽開放”的主張,希望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能將他的主張納入“施政主軸”。

  另一位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最近也聯合歌手羅大佑等人發起了“我心未死”簽名運動,幷且不排除參選下任“總統”的可能性。

  除了候選人和政黨在選戰中扮演重要角色之外,真正的主角是選民。不管是富商巨賈,或是升鬥小民,人人是選民,票票等值,而且每一票都要靠候選人和所屬政黨用盡氣力去爭取,不僅要說服選民在投票日走進投票所投票,還要想方設法讓選民把票投給自己。雖然有時選舉勝負結果可以預見,但往往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道誰贏誰輸,這就爲選戰游戲增添了刺激性與娛樂性。誰說選民不應該在滿足當家做主的欲望的同時,也理直氣壯地享受這場集體狂歡的派對?

  預定在2012年3月舉行的“總統大選”距今還有一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就已經開跑。雖然這場初選的贏家極有可能是明年大選的輸家,但看到蔡英文和蘇貞昌一副認真投入、舍我其誰的神色,想到這場民進黨黨內初選的輸家此後勢必要爲贏家抬轎助選,還得拋開競選過程中難免産生的嫌隙,就不得不感到把政治當做職業的確實是大有人在。再者,既然演員認真做戲,身爲選民的我們也就享受看戲,這可比政治人物隨便應個卯、選民不聞不問要好多了。臺灣選舉的微妙與趣味即在于此,非臺灣選民或許不足以心領神會矣。

  “責任政治”的無限可能

  臺灣選民有很多種。對政治狂熱的,恨不得手上不只一張選票,而對政治冷漠的人,厭惡甚至根本懶得去投票。大多數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可能介于兩者之間,其中越來越多的人有更清楚的政治自覺,感到人民只有投票那天真正被當主人對待,其它時間只能聽任掌握權力的政客擺布,不滿臺灣選舉被藍綠的政治利益和意識形態所綁架,不想繼續在藍綠政黨這兩個爛蘋果中作選擇。

  難道藍綠之外,選民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嗎?有的,而且還不少。

  臺灣選民當中溫和理性的一群這幾年開始醞釀一場又一場的“顔色革命”,拒絕繼續被藍營或綠營綁架的宿命,開始以各種積極的公民行動對這只非理性政治的藍綠怪獸合體,展開反擊。

  這些積極的公民行動,既是顔色革命,也是馴獸之旅。

  去年,一些厭惡藍綠的社運團體分進合擊,展現新的政治想像力與可能性。一個是由多個社運團體組成的“人民火大行動聯盟”,號召公民組成“公民參政團”推舉候選人,幷以“互負責任、集體共决、履約保證”的理念投入選戰,被推舉出來的候選人在選前要先簽訂“民主契約”與“辭職書”,當選後若沒有實現對公民的承諾,必須辭職下臺。他們這麽做的目標很簡單,希望選前是老大的選民,在選後還是老大。

  在去年底的“五都”三合一選舉中也有另一股公民行動的力量,以“把藍綠還給大地,讓政治回歸生活”爲訴求,關注環境和勞工議題的綠黨推出五位候選人角逐臺北市的議員,不少身邊的朋友加入網絡簽名支持的行動,我的學生當中也有人主動透過博客和播客(視頻分享)爲之串連造勢,其中三位還通過互聯網成功募到參選保證金20萬元新臺幣。雖然結果還是無法鬆動藍綠綁架選舉的既有政治板塊,無一當選,但這次綠黨五位候選人的得票數有所成長。可惜我的戶籍未設在臺北市,否則綠黨候選人少不了我這一票。

  此前,臺灣的公民團體也曾在2004年“總統選舉”時推動“投廢票運動”,結果開出了33萬張廢票,雖不一定真正影響了選舉勝負結果,但意思到了。這場投廢票運動同時給國民黨和民進黨傳達了一個明白的信號,那就是人民不再願意被迫接受“爛中選一”的選舉游戲,兩大政黨的候選人必須重新謙卑學習、真誠聆聽來自民間底層的聲音,必須開始告別非理性、破壞多于建設的政治鬥爭慣性與惰性。

  這些,是臺灣過去二十多年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逐步積累的選舉文化。相信在臺灣有不少人和我有相同的認識,我們越來越清楚:選舉只是民主體制公共生活的必要條件,却不是充分條件,真正要緊的不僅是選舉時行使理性選民的權利,選後更要善于盡到積極公民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