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航母能給中國帶來什麼?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01 09:48:13 |
英國新型航母建造過程中,僅絕緣系統就與英國帝康公司簽訂了價值5700萬英鎊的絕緣系統合同,同時能夠提供350個工作崗位;與英國泰利斯公司簽訂價值2500萬英鎊的基礎通信系統合同,同時能夠提供50個工作崗位;即便是作為輔助設施的航母水處理合同,也價值100萬英鎊。 從各國航母發展的情況看,通常投入數十億美元,就將帶來數百億乃至數千億美元的市場與就業需求。可以說,自主改造或建造航空母艦,對於一國國內經濟的帶動相當明顯,航母同樣也能“賺錢”。 增強國民海洋意識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綫的陸海大國,相對於美日等傳統海洋國家相比,國民的海洋意識卻相對薄弱。直至今日,提到海洋,映入國人腦海的恐怕更多的是“島鏈”與“困鎖”。在潛意識中,海洋仍是危險之源。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中國的海洋權益得到了大幅度拓展,但總體來講,國民維護海洋權益的意願仍基本是防禦的、被動的。目前,中國是安理會五大國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日本、印度等周邊國家都已經或即將建造自己航母。擁有航母,不僅是一種軍事能力上的要求,也是國家顯示維護海上方向安全與海洋權益的重要標杆。 孫中山曾說過:“其海上權力優勝者,其國力常占優勢”。可以說,擁有航空母艦對於中國國民海洋意識的提升、對於增強中國作為海洋大國的自信,無疑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擔負更多國際責任 海軍是和平時期唯一可以跨出國門的軍種,是執行和支持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也是國家塑造有利海上安全環境的戰略性軍種。 近年來,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汶川救災等任務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均有突出表現。但是,相對於美軍而言,由於缺乏航母等大型海上平台,中國海軍在和平時期的大規模投送、部署與運用能力仍顯得不足。 而航空母艦的服役,將大幅度增強中國海軍在遠海護航、海外人道救援、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救災行動、緊急撤離行動,以及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海盜、走私等海上犯罪活動的能力。同時,在國際社會,也能夠進一步提高中國承擔大國義務的能力,在更加廣泛地開展海上聯合演習、維護公海秩序等領域進一步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海洋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鞏固和拓展中國應有的國際地位與海洋發展空間。(來源:新華網 作者:海韜 張濱陽 )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