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俞新天:兩岸應共擔復興中華文化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07:50:19  


 
  “悲情”意識兩岸都有,但表現形式不同,內容也有差別。在大陸的民眾中,“悲情”所造成的受虐者心態還相當普遍。特別在國際上發生突發事件時,表現更為強烈。比如經常認為被“陰謀”所“包圍”,無法像其他國家民眾那樣理性地去面對事件,依法進行抗議。從文化上看,不少人對中華文化的精華瞭解甚少,缺乏信心。《河殤》是崇拜藍色文明、否定黃色文明的代表作。儘管已經對它進行了批評,但其影響仍存。“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對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全面破壞,其後遺症直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改革開放之後謀求現代化時,也曾忽略保護發揚民族文化。(注8)

  缺乏民族文化自信經常會以自卑和自傲兩種形式表現出來。以最近熱議的中醫為例,一方面在追求利潤的風氣下,中醫不被重視,受到擠壓,日益萎縮,優秀的文化遺產亟待搶救。另一方面,江湖庸醫又將中醫吹得神乎其神,破壞了中醫的聲譽,阻礙了中醫的提升發展和發揚光大。在如何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上,民族自卑和民族自傲反映得最為鮮明和強烈。近年來,在大陸出版的《中國可以說不》和《中國不高興》,集中表達了民族主義的觀點。網上出現的大量民族主義言論,包括文化民族主義的說法,也反映了部分民眾特別是青年的激進的想法。社會多元化觀點的表達固然是好事,然而缺乏社會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共識和引導,卻是值得憂慮的。這將是大陸下一階段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台灣雖然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文化建設方面也碩果累累,然而,民眾的心理文化也存在著相當的“悲情意識”。不能不承認,台灣同胞在歷史上所遭遇的不幸,比起大陸同胞來說,不但時間更長,而且程度更甚。這又和台灣特殊的歷史分不開。(注9)但是,如何正確地看待歷史,看待中華文化,台灣民眾存在較大的分歧。有種觀點鄙棄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分析出現極大偏差,它對於普通民眾有相當的誤導作用。例如李喬認為,被外國欺淩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缺失”,“使中國人心理特質上有共同而不能克服的弱點”,“中國人無法在人類社會的進化水準上立足”。這種看法無法解釋歷史上中華文化和文明在世界佔有領先的地位,並對人類作出過重大貢獻,是非歷史的。他還認為,台灣人的祖先,承負有問題的漢文化渡海而來。漢人文化極早就以“人”為中心思考形而上與形而下的世界,種下文化災難的肇因,是“孤立的人文意識”,“截頭去尾的人文思想”,“早生畸型兒人本主義”。因此造成以下弊端:一是宗教難以發展,不知生命形而上的追求,人生目的滯留在現世層面。忽視物理世界,阻遏自然科學種子發芽。二是輕率認定人性不變,為了維護虛假的“內聖外王”,形成說謊的統治體系,“人治”深入文化骨髓,法治思想無由生根,在民主招牌下是極權主義。三是個人人格的形成與標準,是被界定訂價的,非自我的醒覺,內在的要求,由聖人君子上官長輩“替你”決定,“代你”負責。(注1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