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俞新天:兩岸應共擔復興中華文化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07:50:19  


 
  注釋:

  (注1)[美]西瑞爾.E.布萊克編:《比較現代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第5頁,第6頁。

  (注2)同上注。

  (注3)俞新天等著:《強大的無形力量:文化對當代國際關係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頁。

  (注4)[美]克萊德.伍茲:《文化變遷》,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1—62頁。

  (注5)劉兆玄:《中華文化“文藝復興”台灣最關鍵》,台灣《中國時報》,2010年12月24日。

  (注6)[德]赫爾穆特.施密特:《全球化與道德重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65—70頁。

  (注7)[美]大衛.蘭普頓:《美國退居第二位?》,《波士頓環球時報》,2005年,3月13日。

  (注8)參看拙著:《走自己的路:對中國現代化的總體設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9—41頁,第178頁。

  (注9)魏秀堂:《話說台灣人》,時事出版社,1997年,第180頁。

  (注10)李喬:《台灣人的醜陋面》,前衛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1993年第五版,第175頁—177頁。

  (注11)許悼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97—258頁。

  (注12)同李前注,第178—179頁。

  (注13)[法]莫里斯.布哈瓦赫:《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2頁。

  (注14)梁潄溟:《中國文化要義》,學林出版社,1987年,第5頁。

  (注15)張立文、町田三郎主編:《傳文統化與東亞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1頁至29頁。

  (注16)許倬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97—258頁。

  (注17)參看范明生、陳超南編:《東西文化比較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概括是我做的。

  (注18)郁龍余等:《印度文化論》,重慶出版社,2008年,第1—3,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