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盛產遊客卻不會怎麼玩?

http://www.CRNTT.com   2012-11-14 14:31:02  


 
  時至今日,有一種GDP叫做中國遊客——這個邏輯對中國的旅遊城市與他國的旅遊城市都管用。加拿大聯邦國庫委員會主席戴伊就拿出過如下數據:2020年,將有一億中國人出國旅遊,而中國遊客在加拿大平均花費一般為每人1600美元。

  於是,在國內,一心為地方GDP作貢獻的旅遊景點要麼變成假古董,要麼破壞生態環境,要麼將文化傳承拋諸腦後;在國外,本該浪漫的異國旅行,時常被旅行社設計成只為購買伴手禮的銀聯卡之旅。其中,總有些中國遊客的不守規矩與瘋狂血拼,讓一心搞好旅遊業的老外痛並快樂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曾有文章,標題是《中國遊客:亞洲新的“醜陋的美國人”》。可見美國人自己也不怎麼樣,即使弄出一個《世界公民行為準則》也沒有起色。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讓一些中國旅行團在老外眼中變成來自東方的馬戲團,團友則淪為了帶來快樂(例如數錢數到手抽筋)的“小丑”。但是,這仍是一種難得的進步——零點調查公司1995年第一次進行“中國人眼中的世界”調查,城鄉居民中超過40%的人直接回答不知道或者與我無關。而17年後的今天,中國遊客起碼不再為認識自己而疲於奔命,終究開始認識世界。

  所以說中國盛產遊客,但大部分人連怎麼玩都學不會。拉闊視野也好,體驗文化也罷,中國遊客似乎應該先學的,是怎麼去玩。

  《孤獨星球》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婦有一個說法,認為旅行是一種人類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類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發現,有生活的改觀,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種人生體驗。”

  因此選擇旅行方式,也是在選擇生活方式。有人窮游,陳宇欣搭火車晃晃蕩蕩走完西伯利亞鐵路全程,順便成為中國北極裸泳第一人;有人打工游,吳非全球旅行打工,一年實現一個夢;有人貫徹周作人“30歲後旅行只是為了吃”的思想,記者蔻蔻梁辭職80天環球旅行;有人立志環游世界,60多歲的張廣柱夫婦賣掉房子環游世界,最後變成了伊利廣告;還有12個年輕人賣掉房子、辭去職務,用800萬買了兩輛房車,如今正在環游世界。

  事實上,不同的社會階層已經發展出不同的旅遊方式——師奶帶著電熱水壺和簡易麻將參團、高富帥到非洲打獵、白骨精到歐洲滑雪、富二代去歐洲游學、驢友3000元游遍歐洲、裸婚夫妻蓄錢到巴黎和平街13號買卡地亞、小清新窮游你幾乎沒有聽過地名的地方、理科男則騎著自行車全世界找Wi-Fi。

  有評論說“中國人只有旅遊沒有旅行”,這可不是“遊客帝國”應該有的文明。“遊客帝國”所見的世界(world),不應是被金錢(money)顛倒的morld——每一個旅人的每一段旅途,縱使再微不足道,也是一個認知世界的小小火花,有一天它會改善自我生活的處境;每一段旅途的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最好的手信——手信不是指給美女同事買的Longchamp餃子包,而是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體驗。

  游人所見的世界,可以改換內心的天地。也許,旅行不一定有收獲,不過是做點無用的事;旅行是無分遠近的,皆因風景可能就在身邊;旅行未必有目的地,雖然漫游的旅人總是突然就找到人生方向;旅行甚至不是必須的,只要你在無趣的日常生活之中,依舊可以找到幾乎擦肩而過的感動。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至此,不妨捫心自問:即便遊客帝國已經崛起,但你旅行的意義找到了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