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土地制度已成撬動下一步改革抓手

http://www.CRNTT.com   2013-03-05 08:58:26  


  中評社北京3月5日訊/從3月3日下午開始進入了今年的“兩會”時間。相信更多的改革政策將在未來十天內陸續宣布,其中大致包括如大部制改革、重申7.5%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4%的通脹率目標、今年較高的財政赤字目標、確定城鎮化戰略作為長期的結構性改革目標、戶籍制度改革等等。這些都將為中國經濟社會今後五年的持續性發展打下基礎。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金融網分析師周子章文章表示,展望今年“兩會”,將是中國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新起點。不論是從十八大報告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有“十二五”規劃,中央高層多次談到城鎮化是拉動內需,經濟長期發展最大的紅利。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也多次明確提出,新型城市化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圍繞這個核心的支點展開可以發現,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基本上都可集中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土地收益的分配、國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以及環境保護問題等等。

  目前國人格外關注的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各樣矛盾和問題,有的是因為重大結構扭曲的原因,有的是重大結構扭曲形成的衍生結果。因此,要化解這些矛盾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對扭曲結構間的各種關係有正確的認識與判斷。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每一個扭曲的結構只是中國當前“不可持續”經濟體在不同側面的反映。我們只有在了解其互相聯繫及因果關係後,才能在通盤謀劃改革時做到“心中有大局”,才能找到改革的“抓手”。

  文章認為,歸根結底,當前幾大突出的社會矛盾,本質是不均衡發展導致的差距過大造成的,而矛盾焦點來源於最核心的資源要素——土地。因此,改革土地制度已經成為化解當下中國社會諸多矛盾的關鍵所在。能否扭轉迄今為止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脫節現象,將直接關係中國城市的規劃布局和發展模式、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協調和健康發展以及城鄉間巨大的財產和收入差距的縮小與彌合的大局成敗。

  多年來,土地制度改革始終是國內各方爭論不休的話題,尤其在“三農”問題長期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如何最終讓農民從土地改革中獲益,成了對下一步改革最艱巨的考驗。十八大報告提出“改革徵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去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在“收入倍增”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大趨勢不可逆轉:今後一段時間,農民收入至少應與城鎮居民收入同步增長,並力爭超過。

  不過落實起來實在不容易。相關資料顯示,在農村,在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本應歸屬農民的土地增值收益,卻絕大部分被政府與企業獲得。從2001年到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由0.13萬億元猛增到2.7萬億元,足足增長了19.9倍,但農民通過徵地拆遷補助和失地補助兩項,僅獲得土地出讓收入的37%。可見,土地制度的矛盾,不僅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而且衍生出包括生存發展等一系列更為複雜的社會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