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去杠杆化”根源在於“安全資產”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3-06-26 08:06:22  


 
  文章表示,不管出現哪一種情況,都會損害到從事實體經濟的勞動所得以及財富積累的總體價值。因此,當今微觀主體和各國政府,為了抗衡這種購買力日趨萎縮的風險,對財富管理“安全性”的要求,比過去金本位時代顯得更為迫切,標準也越來越高。

  以前,當經濟走進通貨膨脹的狀態或接近通脹可能性時,市場主體會很自然傾向於持有“安全資產”以規避風險。今天,同樣當影響財富安全的事件發生時,人們也會去爭搶安全資產。然而,當今很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缺乏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從而導致本國金融市場根本無法滿足國內對安全資產的大量需求,尤其是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也讓這些國家對國際安全資產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遺憾的是,金融危機爆發後,以往被認為是安全的金融資產,也因為其信用級別不斷下調,失去了市場的信賴,從而加速了安全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失和蒸發。2008年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巨大的“流動性危機”,就是因為發達國家的私人金融機構,在危機前利用全球金融監管上的盲區,濫用金融創新的能力,加大了對所謂3A級“安全資產”的開發,向世界提供了大量打著“安全資產”旗幟的這類有毒資產!結果,嚴重放大了金融體系資金借貸過程中的“杠杆率”,使得資產毒性發作時才認識到資產泡沫的嚴重性,最終,伴隨著拋售有毒資產的“去杠杆化”行為,世界經濟終於陷入了災難性的、漫長的蕭條階段。

  文章認為,當前世界金融市場面臨的最大矛盾,是日益增長的對安全資產的需求和有限且不斷減少的安全資產供給之間的失衡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經濟主體對安全資產需求的動機上再來深入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德國、日本、中國等這類以製造業生產和出口為主的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像中東、俄羅斯等國依靠出口資源也賺得大量外匯,這些國家都在尋求流動性好、價值儲備能力強的安全資產。事實上,長期以來,美元及美國短期國債就充當了“信用本位”時代各國的海外“安全資產”!

  其次,對銀行來說,銀行間的同業拆借和其發放貸款所需要的資本充足物和抵押資產都需要具備較高的安全性,這也是發達國家審慎性監管的基本要求。事實上,銀行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在經濟復甦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若不能持有一定規模的安全資產,那麼,銀行抗衡各種金融風險的能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資源配置能力就會受到很大限制。某種意義上說,銀行本身也在為廣大儲戶提供受到國家保護的“安全資產”服務。

  第三,作為市場投資者來說,“安全資產”是他們對風險資產定價的參照物,風險資產的價格是以無風險資產或安全資產的價格為基準,加上這個風險資產內在的風險溢價後而形成的。如果沒有安全資產作為錨定物,或者過去作為“安全資產”的標的,在未來某一天本身就存在很大風險,那麼,它將給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活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最終會大大降低一個國家資源配置的效率。

  從廣義角度來說,安全資產是指稀缺、價值被公認、受到很好保護的資源。稀缺的好處在於價值穩定,而價值被公認的關鍵點則在於其可以作為商品和服務交換過程中都能接受的一種等價物,具有很好的流動性,比如,過去黃金就被認為是安全資產,現在最普遍被認為是安全資產的就是低通脹國家中的紙幣,但高通脹國家就最容易產生讓大眾為缺乏安全資產而焦慮。另外,一個政局動蕩、產權不明晰的國家,更容易出現尋找外部安全資產目的的“資本外逃”現象。當然,在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的年代,人們談不上有什麼資金儲蓄,更不會意識到安全資產的重要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創造財富不再只是為了滿足當下所需,而更多是為了明天生活質量不下降甚至過得更好,即需要把今天的收入帶到明天消費時才做下的“跨時消費計劃”,於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安全資產的供求關係就會開始發生“質”和“量”的雙重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