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變態殺人狂與領導者:個性相似命運不同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13:52:31 |
道德兩難問題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約舒亞•格林納(Joshua Greene)曾觀察過精神變態者是如何解決道德兩難挑戰的。我在2001年寫的一本書《瞬時反應》(Split-Second Persuasion)中曾提到過格林納無意發現的一些有趣結果。比如說,同情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具有雙重特質,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一為理性版,一為感性版。 已故哲學家菲利帕•弗特(Philippa Foot)最先提出了下面這個道德難題(案例一): 一輛火車沿著軌道飛馳。在它將要經過的路線上,有5個人被困在軌道上無法逃脫。幸好你可以扳動鐵軌,讓火車駛入另一條支線,從而避開這5個人。然而這樣做要付出的代價是:另一個人被困在這條支線上,他將死於非命。那麼你該不該扳動道岔呢? 在這樣一種場合,大多數人不費什麼事就能決定該怎麼做。雖然扳動鐵軌帶來的結果算不上好,但這個實用主義的選擇犧牲了一個人卻保全了5個人,也算是下簽中的上上簽了,對不對? 現在來看看下面這個稍加改頭換面的道德兩難問題(案例二),它是哲學家朱迪斯•賈維斯•湯姆遜(Judith Jarvis Thomson)提出的: 同樣是一輛失控的火車沿軌道飛馳而來,同樣是5個人困在鐵路上命懸一線。但這次,你處在軌道上方的人行天橋上,身前有一位體形魁偉的陌生人。挽救那5個人的唯一辦法是把陌生人推下去。他掉下去後必死無疑,但他龐大的身軀可以擋住火車,從而讓那5個人逃過一劫。你應該推他下去嗎? 現在你或許會說,我們碰到一個“真正”的兩難問題了。雖然這個例子中的生死賬算起來與案例一完全相同(都是犧牲1條命挽救5條命),但這次抉擇我們更謹慎緊張。原因何在? 格林納認為他已經找到了答案。答案與大腦中的不同區域有關。 他認為,案例一屬於所謂“與個人感情無關”的道德兩難問題,它涉及的是大腦、前額葉及後頂葉皮質(特別是前側扣帶回皮質、顳極和顳上溝)中那些主要與冷靜客觀體驗有關的部位,也就是與推理和理性思維有關的部位。 而案例二則屬於所謂“與個人感情有關”的道德兩難問題,它猛烈衝擊大腦的情感中心大門——杏仁核,在這個部位掀起軒然大波。 同絕大多數普通人一樣,精神變態者遇到案例一的道德兩難問題時,都相當幹脆利落。然而,重點在於,對待案例二的問題,精神變態者與普通人完全不一樣,他們沒有絲毫猶豫,會泰然自若地把那個胖子扔下橋去,連眼睛也不眨一下。 令事情更加複雜的是,這一行為上的差異也在大腦中相當清晰地反映出來。當面臨與個人感情無關的道德兩難時,精神變態者與正常人的神經元激活模式基本上是吻合的,然而,一旦涉及個人感情的兩難困境,二者的反應就大相徑庭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