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十三五”期間,國企混改會走多遠? | |
http://www.CRNTT.com 2015-10-29 07:30:26 |
中國網刊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時英文章表示,縱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都是體制改革中的重點,而從其中對混合所有制的提法看,“十五”提到要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十一五”提出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十二五”未提及,此次規劃中很可能提及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其提至基本經濟制度的層面就可以看出,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未來五年國企的混改進程將加速。 文章分析,為什麼下一步規劃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會受到重視呢? 首先,混合所有製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在激發國企活力釋放方面確實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更廣的探索空間 從歷史的角度看,混合所有制帶來了國企活力的釋放和面貌的大改變。與人的發展一樣,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動力機制的刺激。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實行計劃經濟,在生產熱情和發展動力上明顯不足,從而中國開始了漫長的經濟體制改革過程,而伴隨這一過程始終的就有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的改革,激發國企活力、提高生產效率是永恒主題。 改革之初,可以說國有企業沒有效率可言,當時經濟體制改革逐漸給予企業自主權,實現責任制,重點放開中小企業試行股份制,混合經濟此時初見端倪,據統計,到了1992年中國國有和集體工業企業總產值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經降至50%,比1979年減少了三成多,經濟總產值也增加至之前的7倍左右,當時由於歷史欠賬和改制的艱難混合經濟的激勵作用並未完全體現。接下來,中國全面推行“抓大放斜,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推行股份制和公司制試點,政策性關閉破產一批存量國企,雖然帶來了大量的下崗失業和其他問題,但新動力機制的出現給予剩下的國企極大的支持和激勵,也為私營經濟釋放了更大的空間。 十六大以後,混合所有制開始在國企中進一步實施,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帶來了新生機,新的管理體制以“權力、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為核心,政府開始放開直接管理,成立國資委,探尋國企董事會制度,鼓勵民資、外資等多元化資本進入,國企活力再次被釋放,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加速,據統計,2013年中國已有90%的國有企業實行了股份制和公司制,其中央企的“混合所有”已經達到了52%,國資與民資、外資的混合進一步加深,國企的面貌開始改變,逐漸成為經濟重要的盈利主體。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國進一步承認混合所有制給國有企業帶來的轉變,並將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至基本經濟制度的層面,“管資本”、“員工持股”等新的激勵將繼續加快混改的步伐,完全競爭類國企將繼續放開,各領域混改將繼續深入。 其次,積極推進國企混改後,國有企業不再是低效率的代名詞,效率有所提高 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從萌發到受到如此重視,與國企效率的提高有關係。從當前國企的經營狀況、生產率水平和利潤率狀況看,上世紀90年代國企困境留下來‘國企就是低效率’的印象已經不符合現實。近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撰寫的國內首份國企混改研究報告中就提到:“國有企業已經不再是低效率的代名詞,一些國有控股企業,尤其是央企,其經濟效益甚至好於一些民企,至少總體上國企和民企之間的效率差距在縮斜。這一結論是來自於對中國國企利潤率和生產率的現實測算數據,報告中指出,2013年中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率為6.62%,而其他類型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5.25%,略低於國有控股企業。2013年國有控股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為98.62萬元/人,而國有獨資、私營獨資企業和其他內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分別為90.47萬元/人、80.15萬元/人和71.38萬元/人,國有控股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既高於國有獨資企業,也高於其他內資企業。另外,1998—2007年間,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的平均全要素生產率(TFP)分別為1.28、1.36,外商獨資或控股企業、私營企業的平均全要素生產率(TFP)分別為1.44、1.39,國有控股企業效率與私營獨資企業相比差距較校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