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中評論壇:新情勢下兩岸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9-02-11 00:03:47  


 
    第三勢力問題

  我再回答一個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就是所謂“第三勢力”、中間選民的問題,我感覺現在除了兩大黨忠貞支持者以外的勢力是越來越大,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兩大黨的體系還會繼續存在。這次韓國瑜根本就不掛國民黨的標誌,韓國瑜在民進黨的所謂鐵票區“三山”(鳳山、岡山、旗山),還有一個更綠的美濃地區都贏了,他在美濃能拿到61%的選票,這在以前是絕對不能想像的。當然也要看到,韓國瑜在傳統藍營的左營、楠梓,他的得票也沒有高不可攀,所以我覺得台灣已不再以傳統的藍綠來綁架。像台中盧秀燕、新北的侯友宜,都極力淡化身上的色彩。民進黨這次碩果僅存的6個縣市裡,起碼4個淡化自己的民進黨色彩,鄭文燦不說了,林右昌,還有林智堅,就是在台南獲勝的黃偉哲,也非常強調自己不是搞政黨對決,以後不要搞意識形態。據我瞭解潘孟安也是強調自己專注於經濟。衹有一個地方可以說是深綠的,就是嘉義縣,這個地方國民黨連一席縣市議員都選不上,這似乎可以說明這個地方相當綠。

  我覺得整個大選盤裡,藍綠死忠支持者越來越少。“第三勢力”這個詞雖然不是很準確,但我暫時借用一下,我覺得其力量就是絕大多數台灣選民,當然,這個“第三勢力”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它的訴求也是分散的。但為什麼還是國、民兩大黨總是獲勝呢?這主要就是台灣的選舉制度原因,因為重要的公職,我將其界定為“總統”、區域“立委”、縣市長,這3個重要公職都是單輪相對多數獲勝制,這種情況下選民一般不會浪費自己的選票去投給沒有希望當選的第三黨或者派別。除非這個第三黨派的人非常強大,像柯文哲、徐欣瑩,否則基本不可能。但這次選舉和2014年那次選舉,像村里長選區比較小、不太需要政黨來動員的地方,非國、民兩黨籍的占村里長總席位,2014年是72%,這次是81%,可見非國、民兩黨籍的是比較多的。在鄉鎮市長裡面,非國、民兩黨籍當選者占比也衹比國民黨少一點點,遠勝於民進黨籍的。縣市議員還是用傳統的複數選舉,非兩黨籍的也非常多。國、民兩黨的黨員都衹有幾十萬黨員,死忠的支持者也不多,遊離性的越來越多。假設台灣最重要選舉,比如“立委”改回復數選舉,“總統”、縣市長改成兩輪制的選舉了,那目前的政黨格局就可能被打破了。因為兩輪選舉,在第二輪時就要挖小黨、搞結盟,為了拉攏小黨,大黨就要承諾讓小黨的人擔任以後的公職。選民在第一輪投票時也可以放心大膽地投給小黨,投給心儀的候選人,即使第一輪選不上,第二輪還有機會投給自己比較不討厭的大黨。所以如果台灣選舉制度改變,“第三勢力”就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公職選舉的結果也大不一樣。

  台灣政黨作用在下降,選民素質在不斷提高,新媒體作用越來越大,但我同意李義虎老師講的,台灣地方派系依然不可忽視。特別明顯的像台中,盧秀燕剛開始沒有多少信心,因為在動員時,台中的黑派支持盧,但一開始紅派的設計是要拱江啟臣的,後來才動員好紅派,所以大家看,紅派的幾個大據點,像豐原、太平、大里這些地方,這次盧的票開得也不錯。林佳龍在台中生根十年,已經在地方上耕耘得不錯,但國民黨在地方派系動員上,2014年那次是比較差的,所以林佳龍大贏胡志強。當然,盧秀燕的勝利與“韓流”也有密切關係。而韓國瑜呢,第一場造勢晚會能成功,也是得到高雄地方派系的支持。“陸軍”與“空軍”結合,產生化學反應,推高了韓國瑜的聲勢。當然,地方勢力的力量也不要太誇大,但其與人情社會結合起來,動員力還是有的。這幾年對台研究界有人認為隨著新媒體發展,台灣地方派系可以忽視,我認為事實可能不是這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