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文精神:大學不能沒有的靈魂

http://www.CRNTT.com   2009-01-16 05:52:30  


 
  大學的文化自覺 

  大學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傳統與文化底蘊的獨特組織,按照組織文化理論,如果將大學這樣一個複雜結構的文化組織比喻成多層文化組成的“洋葱”,那麽核心一層的價值、理念是指導大學運作的觀念和精神,决定著大學的發展方向、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因此,匡正和確立大學理念是重塑大學文化價值的前提。世紀之交,在高等教育“文化祛魅”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對大學的研究越來越多地被納入學者的研究視域之中,應運而生的大學文化研究思潮就是這一背景的産物。學者們雖然對大學文化的內涵與特徵的表述各有千秋,但對大學文化的核心是大學理念,它由辦學目標、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所構成的認識較爲一致。 

  今天,面對歷史新起點,大學理念不僅是永恒的課題,而且應該是一個“大衆”的話題。只有當大學理念以文化心態、文化觀念與文化信念存在于大學師生心靈深處,成爲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共同的文化自覺,幷深層次地影響大學師生的個體行爲與內在機理時,大學這棵枝葉繁茂的文化之樹才能生意盎然。但由于對大學理念的研究,其力量主要局限在高等教育研究領域、部分大學黨政領導以及少數人文科學方面的學者,因此,與大學理念研究的熱度相比,大學理念下的教育實踐却要冷清得多。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它需要更多的大學教師與學者甚至社會的研究力量參與辨別與討論。誠如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先生在《大學何爲》中所言:“中國的大學改革,需要教育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以及一切對教育感興趣的讀書人的共同參與”。 

  大學文化教育和人文知識教育的差別 

  先進的教育理念需要大學的教育活動來實踐和體現,第一課堂是實踐辦學理念的主要途徑,是連接大學理念與培養目標的橋梁。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高校所開展的文化素質教育是教育部提高大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作爲以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爲主要宗旨的文化素質教育,大部分高校主要由教務處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通過第一課堂組織實施。但由于這是在未觸動現有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前提下的一項工作,因此,教育實踐中,人們多將文化素質教育簡單理解爲增加人文領域各門學科知識教學的“補課”。由于對文化素質教育片面的理解,其結果是學生的負擔加重,人文素質教育目標未能有效實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