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校園暴力為何總在“薄弱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4 11:12:05  


 
  ★壞事為何總出在“差”學校?

  在中國,校園暴力並未引起多數家長關注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家長相信,自己的孩子就讀於校風良好的學校,他們需要擔心的是學生的成績,而不是是否受到暴力的影響。

  事實的確如此,在層層考試篩選之下,大多數學校有著良好的生源和樂觀的升學率,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絕少發生,而輕微的欺負、言語上的侮辱、惡作劇等等,並不被家長們看作“校園暴力”。幾乎所有比較嚴重的城市校園暴力事件,都集中在職技校和城鄉接合地區的學校。

  宋雁慧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她把生源較差的、處於城鄉接合部、校風和學業成績較差的學校,叫做“薄弱校”,也就是所謂“差”學校。在她的調查中,學校中涉及校園暴力學生的比例,如果不區分學校類型是25%左右,在“薄弱校”中,這個數字是50%。

  西方學者很早發現了校園暴力的這個特徵,美國一個關於校園犯罪的調查顯示,50%的暴力事件發生在7%的學校中,這些高發的學校包括黑人聚居區的學校等。校園暴力集中於某些學校的現象,被學者叫做“叢生論”。宋雁慧介紹說,雖然校園暴力“叢生”是一個客觀的特點,但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校園暴力集中在“薄弱校”,而“薄弱校”的出現是由教育制度人為製造的。

  宋雁慧所做調查中的“薄弱校”,地處城鄉接合部,很多學生的父母是農民工,自身文化程度比較低,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宋雁慧認為,如果教育資源能夠實現真正的公平,根本上取消“重點校”制度,應該可以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

  由於缺少大規模的調查,中國校園暴力“叢生”現象,很難有準確的數據支援,但如果我們承認,在校學生犯罪事件的背後,有大量未被發現的校園暴力事件,那麼從學生犯罪案件中,可以看出“叢生”的端倪。

  上海市所有區縣檢察院都設立了獨立的未檢科,記者走訪了2家處於中心城區的區檢察院未檢科,他們的數據顯示,在未成年人案件中,本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所佔比例非常小,但在本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在校學生涉案的,幾乎全都是職技校學生,也就是宋雁慧所指的“薄弱校”。而普通學校學生犯案的情況,幾年也碰不到一次。

  “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只有文化考試成績這一個標準。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他已經被社會和家長認可,而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一直被忽視。當這些學生因為考試成績的分層,來到所謂差學校,他們突然發現自己身邊都是類似的人,互相之間的認同感會非常強。一旦受到別人的鼓動,這些學生就有可能失去理性而參與暴力。”顧小瓊說。

  因為校園暴力事件常常有拉幫結派的特點,盡量避免有暴力衝動的學生在一起互相影響,可能是一個避免暴力事件發生的方法。上海市一家檢察院未檢科在案件跟蹤幫教中,就嘗試了這樣的方式。

  據檢察官介紹,他們曾經跟蹤幫教因搶劫被判刑的6名學生。幫教人員與學校協商後,將原本在一個班級的6名學生分拆到6個班,讓他們盡量減少互相之間的影響,然後輔以一對一的教育、加強放學後的管理等方式。幫教結束後,學校和家長都反映幾名學生有了明顯的改變。

  檢察官說,幫教結束那天開了一次座談會,會議結束以後,6名學生自發地站在門口等了一個多小時,送別幫教人員,並深深鞠躬,這讓幫教人員非常感動。學生畢業實習以後,實習單位反饋的訊息也表明,他們的工作表現非常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