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不斷被改寫的魯迅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04 08:18:14  


1933年的魯迅。
  中評社北京5月4日訊/半個世紀前出版的《魯迅回憶錄》被稱作“集體創作,上級拍板”的產物。但在被“創作組”改動前的“手稿本”裡,就能找到真實的魯迅嗎?《時代周報》日前刊載文章《不斷被改寫的魯迅形象》,內容如下:

  近年來,關於魯迅的重新評價和研究此起彼伏。在中學校園中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各地不時出現語文教材中要減少魯迅作品的傳聞。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安波舜是《魯迅回憶錄》手稿本的責編,他認為:“上海地區的一些教材把魯迅的文章拿下來,加上娛樂明星,我對此深惡痛絕。”

  2010年3月,《魯迅回憶錄》手稿本出版。此書名為“手稿本”,是因為半個世紀以前曾經出版過一本《魯迅回憶錄》。魯迅之子周海嬰認為:當年的版本是“媽媽執筆,集體創作,上級拍板”,有不少違背作者原意並被要求改動的痕跡,而真正表達許廣平原始思路的是被“創作組”改動前的“手稿本”。

“何者應删,何者應加”

  1959年8月,魯迅的遺孀許廣平時時被高血壓困擾,依然滿懷激情地開始《魯迅回憶錄》一書的撰寫。周海嬰回憶:“看到她忍受高血壓而泛紅的面龐,寫作中不時地拭擦額頭的汗珠,我們家人雖心有不忍,卻也不能攔阻。”

  這一年11月底,許廣平完成《魯迅回憶錄》後,在前言說明撰寫這本書的原因:“大躍進的精神感召了我;‘十一’獻禮的汹湧熱潮又鞭策著我;在總路線多快好省的號召下,鼓舞起我的幹勁;工人階級大無畏的堅決創造意志又不斷做我的榜樣,於是就下定決心試試寫作了。”這本書不足十萬字,分為十四章,起初在北京《新觀察》上連載。

  許廣平特別在前言中指出:“從這回的寫作來說,使我深深學到社會主義風格的創作方法(就是個人執筆,集體討論,修改的創作方法)。我這本小書,首先得到許多同志的直接指導和幫助(注:手稿中‘許多同志’原寫為‘周揚同志和邵荃麟同志’,後删除)。他們重視這一項工作,關心指出何者應删,何者應加,使書的內容更加充實健康了。(注:手稿此處原有‘如關於女師大事件,就是接受了邵荃麟同志的意見而添寫的’,後又删除)。”基於這種“個人執筆,集體討論,修改的創作方法”,《魯迅回憶錄》在正式出版時,受到大量的修改,有些地方被删除,有些地方則增加內容,包括許廣平的這篇前言也是如此。在出版單行本前專門開了座談會,有些領導提出意見,許廣平再根據這些意見進行删改。周海嬰回憶:“當年,中國發表文稿、書籍是有紀律的,編者和主編都有權改稿,能不受約束的也只是極少數人。我母親沒有這種豁免權。有個不可靠的旁證,作家唐弢當時參加了那個會,他對他朋友說:會後我看到許大姐臉色很不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