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張亞中:建立兩岸共同體史觀的現存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0-12-05 00:28:33  


以兩岸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認識相互提合作,方能創造和平與發展。
 
  台獨史觀形成:從唯物史觀反抗“外來政權”

  “台獨史觀”最早是來自於如何擺脫“被殖民史觀”。我們就以一本在1962年原本以日文書寫,後來1988年才在台灣以中文發行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為例來談。該書作者史明以唯物史觀的角度、以“被殖民史觀”的立場,描述台灣在四百年被長期殖民體制統治下的被壓迫掠奪情形。在史明的觀點中,無論是荷蘭、明鄭、清治、日本,以及後來的國民黨政府,都是外來殖民政權。激進的台獨主張者鄭南榕基金會在其網頁內如此定調該書的貢獻:“《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藉由這本書,開啟了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的主體性,探索“台灣民族”的歷史發展,以及台灣人意識的形成過程”。

  從史明的身上,可以看到台獨史觀的形成過程。史明原名施朝暉,因“期待把歷史弄明瞭”,而改名“史明”。早期就讀台北一中時,就有高度的反日情緒。193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政治經濟學部,在那裡接觸社會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大量作品,對馬克思主義充滿憧憬。基於對中國社會革命的嚮往,1942年到中國大陸參加共產黨的抗日。在中國參與對日戰爭時,他也親眼見識到中國人的“漢人種族主義”,台灣士兵不但被中共派往前線,慘遭無辜犧牲,同時中共也刻意對台灣人實施“分化政策”,“叫一個客家人來打福佬人,也叫一個福佬人來鬥一個客家人”。史明從此認定“台灣人不能跟中國人一起”。

  1949年底共產黨勝利前夕,史明經過一番輾轉曲折的過程,逃離大陸,回到了睽違十年的台灣。回台後,認為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殘暴手段如出一轍,因而認為漢人系台灣人與中國漢人雖血出同源,但在社會發展上已與中國分裂為不同民族,要解決台灣的問題,唯有台灣“獨立”一途。於是在1952年,他在台北郊外山上組織了“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準備刺殺蔣介石,未料事跡洩漏,只好於同年偷渡到日本。從此開始其“台獨建國”的工作,並著手撰寫《台灣人四百年史》。

  史明在該書中把“228事件”當做是台灣人獨立意志的表達,視台灣史與長期殖民統治為一回事,所以和“獨立”的追求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他這本《台灣人四百年史》,在地下版本於1980年代末期引進台灣後,對228以後出生之年輕一代“台灣意識”的覺醒,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如果我們從國族認同來看,史明希望推動的是“兩族兩國”,他不從民族、文化、血緣上界定民族,而是從社會發展上來界定台灣民族與中華民族(中國民族)的不同,因而,建立獨立的“台灣國”是擺脫中國的唯一途徑。這樣的論點,幾乎完全成為民進黨的基本史觀。民進黨所做的,只是在這樣的“台獨史觀”中再找一些西方的國際法主權與自決的元素加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