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08:57:54  


必須從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和增強中國發展新動力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意義。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根本途徑。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出全面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人民日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文章表示,我們要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充分認識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意義

  文章認為,中國發展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發生的深刻變化,對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既形成巨大壓力,也帶來新的機遇。必須從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和增強中國發展新動力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意義。

  適應國際環境新變化,必須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呈現新特點。從需求結構看,發達國家試圖改變過度依賴負債消費的發展模式,通過增加中小出口企業貿易融資、有條件放鬆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迫使貿易夥伴擴大市場開放以及美元貶值等手段擴大出口。從供給結構看,發達國家積極推進“再工業化”,大幅增加研發投入,支持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網絡等產業發展,搶占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中國只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才能適應世界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贏得主動。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凸顯:在需求結構方面,內需和外需不平衡,投資和消費不協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在供給結構方面,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不平衡,生產加工規模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協調,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在空間結構方面,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協調,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在要素結構方面,資源要素投入與生產率提高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不協調,資源環境硬約束持續強化;等等。這些結構性矛盾如果得不到解決,就難以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競爭新優勢,也難以形成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內生動力。今年是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只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才能化解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