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煒:真正優秀的人都在安靜的角落

http://www.CRNTT.com   2011-04-27 14:25:11  


 
  張煒:是一本很長的書,不是系列的書。系列的書每一本都是相對獨立,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物人物。這本結構稍微奇特一些。這是我故意的設計。人物、主人公都是一個,整個故事也是一個。人物的高潮、起伏都經過設計。但是每一本又是一個可以獨立、不讀其他本也可以閱讀的書。考慮到現在讀書的人都很忙,不可能從頭讀到底,任意抽出一本都可以讀,因為讀的順序不一樣,讀完了以後可能有自己的組合。也可以只讀這一本也不讀了,也可以、也很好。這是一個特殊的結構方式。每一本都是讀完以後覺得是一個獨立的、可以不讀其他的書。如果有耐心全部讀完,又在心裡組合成一個大故事,讀的順序不一樣,組合的故事又稍微有點區別,盡可能讓讀者參與創作。一種現代的結構方法。

  主持人:這部書您寫了多長時間呢?

  張煒:大約22年。

  主持人:最早這個故事孕育在您腦海中的時候,和現在的成品差別大嗎?

  張煒:差別還是有一些,不停地修正、不停地改變。最早寫在1988年,中間有一點耽擱,就是要調整結構。再者說,它是一個很大的規模,給它的時間是相互匹配,大的體量、大的時間、大的空間、大的思想、複雜的故事。時間才能給予這些東西。一個人無論怎麼天才,沒有相應的時間給予不了這麼多的東西。這要慢慢寫。

  主持人:我們訪談之前有一個環節請兩位老師推薦讀本好書,楊德華老師推薦了張煒老師的這部書,想請楊老師從出版方的角度給我們網友介紹一下,您看到這套書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呢?

  楊德華:最早看的還是當時張煒的打印稿,打印稿一本都是很厚的。

  主持人:什麼時候的事?

  楊德華:兩年多以前,之前溝通就是更早之前了,至少七八年以前。但是我看到當時那個打印稿,已經是張煒修改多次了。當然還不是最後的定稿。我讀了稿子之後給人一種心靈上的震撼的感覺。後來陸陸續續的,因為我是這部稿子的終審,陸陸續續把這部書讀完之後,我的感覺它就像一棵參天大樹,整個從故事結構到小說形態,有主幹、有分支、有茂盛的枝葉,所以是一棵參天大樹,非常豐滿。既能夠給人一種總體量的很震撼的視覺感官的感覺,同時中間又有非常細膩的東西。就像你可以近距離觀察一片樹葉、可以看到它的紋理,非常清晰。這是我讀完張煒這部作品之後的很強烈的感覺。剛才張煒也談到說這個書有總體的構思,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是由於考慮到讀者閱讀的節奏的問題,把它分成十部,那麼你十部分別來讀的話,讀其中任何一部有相對的完整感。如果把十部都讀完,會發現中間確實有內在的聯繫。每一部中間,他在表現這個人物不同的生活階段和思想情感階段,在這十本書裡互相都有分別、有不同的作用。整個讀完之後聯繫在一起,對這個人物,因為整個背景是放在中國社會上百年的歷史背景之下,但是重點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當下的生活。所以這個主人公從它的祖輩、父輩一直到他自己三代人,包括他自己的孩子,三四代人的人物命運,貫穿在作品始終。

  當然從結構上來講,祖輩和父輩是採取追憶的叙述方式。他表現自己當下生活的時候,主要是通過一些行走的方式。在行走的過程中接觸了不同的人、看到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生活境況。所以這個故事整體來講有一種內在的、緊密的聯繫在裡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