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阿拉伯之春”緣何走向“嚴冬”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35:30  


 
延伸閱讀:和靜鈞:美國誤判“阿拉伯之春” 

  的黎波里阿齊齊亞軍營衝天而起的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爆炸火光,讓美國和世界傳媒開始聚焦一個“核心問題”:什麼是奧巴馬主義?奧巴馬主義究竟對富含石油的北非和中東意味著什麼?

  有一個最新的線索,就是3月28日奧巴馬在美國華盛頓國防大學上的簡短演講,從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變“戰爭論”為“軍事行動論”,尋求一個超越美國利益之上的名義,在多種力量參與和合作下進行干預行動,其目的則止於捍衛美國所認定的“利益和價值”。按此解,美國正在著手的針對卡扎菲和所有潛在的針對大中東所有獨裁堡壘的軍事行動,“隨時都可以因利益和價值變化而變化”,不存在共和黨小布什時期一樣,注定要發動一場執著和聲勢浩大戰爭的可能性。從另一角度看,奧巴馬主義就是謹慎的單邊合作主義,推崇“談好交易”後再行動,《聯合早報》則稱之為奧巴馬主義的“成本效益”論。

   到了4月6日,奧巴馬主義開始正式有了體現:由於反對派仍然不能形成統一意志,美國停止了對利比亞卡扎菲軍隊的空襲,改而由北約執行這一任務,美國不再以一國的身份參與這一場被奧巴馬規避了“戰爭”敏感用語的“動態軍事行動”,而是以北約成員國的名義聽候著北約的調遣。而在此時,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衝上了120美元“危險點”,經濟學家認為,120美元是個分水嶺,這之後,油價每增長10美元,全球經濟增長就將減少0.2%。巧合的是,奧巴馬也幾乎同時宣布了競選連任。路透社稱,4月6日卡扎菲給奧巴馬發來預祝連任成功的賀信,並再次稱奧巴馬為“我們的孩子”。

  奧馬巴主義的功利性和內斂,在應付“阿拉伯之春”多樣性上,不見得是對症之藥。

  提前出版的美國右翼雜誌《國民評論》(4月18日)一篇“阿拉伯世界的自爆”文章指出,2011年“阿拉伯之春”突如其來,而其爆炸性動蕩的基礎則構築多年。在阿拉伯世界裡,不論是其世俗政權還是沿襲了中世紀式的君主制國家,“一個專權”是共性。這個共性又派生出許多類似的治國手段,如警察國家、家族統治、部族利益優先、教派歧視政策等,這些體制滋生腐敗和不正義。突尼斯一個小城市的市民自殺所暴露的不正義遭遇,被阿拉伯世界民眾看成是自己的遭遇,“遭遇共振”催生了革命風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