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活在當下成了一種病

http://www.CRNTT.com   2011-07-27 14:33:58  


 
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生

  今天,中國人的一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胎兒還在母親腹中時,胎教就開始了,為的是可以造就一個很好的智力。有好的智力,幹什麼?聽父母的話,乖,孝順,做一個好孩子。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倫理教育意識從嬰兒時就行動了,為的是把孩子納入既定的倫理模式,進入設定的程序,成為一個可控的、可依靠的、可光宗耀祖的人。

   一出生,父母就開始為了嬰兒的奶粉著急。國產的奶粉不可靠,外國的奶粉不好買,替代品又擔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四處搶購放心奶粉的父母們,招致了包括加拿大、美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父母們的一致譴責。同是父母,為何相煎太急?

  好不容易,孩子長到三四歲了,父母們又開始為孩子的幼兒園教育著急了。找一個幼兒園難,找一個好幼兒園就更難了。學費太高了,比上大學的費用還高。如果你想選一家名牌幼兒園,光是那贊助費就夠你掏的,到城市內打工的父母們想都別想。同是中國公民,上一個幼兒園都這麼難,人的基本權利保護的形勢堪憂啊。

  上不了好的,上個差的,實在不行,就不上。等著上小學,上了小學,就要學會考試,學會拿分數,學會處關係,學會現世主義的操作手法。小學升初中,又刮一層皮,要上好初中,得有好學區。上了初中,上高中,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那分數拿。與此無關的知識少關注,與此無關的夢少做,與此無關的事少想,就是一個“考”。高考狀元的榜樣在前面招手,考上好大學的名利在前面擺放,找到好工作的誘惑在前面呼喊,光宗耀祖的希望在前面實現。

  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明白,原來生活不是那個樣子的。一部分人成了“憤青”,一部分人成了世故。“憤青”開始體驗憤怒的情緒帶來的快感,抒發著受教育十多年以來的憤慨,啥都看不慣,啥都要罵上幾句,罵完之後開始迷茫,到底該怎麼辦?沒有答案。社會告訴他們隨波逐流,眾人怎麼過,他們就怎麼過吧。世故們比“憤青”的遭遇好像好一點,因為他們入世早,在學校就體驗了懂眼色、拉關係、搞交易、厚黑學,在現世主義生活中實習,到了社會倒是適應得快,很快就成了社會的引航者了。

  進入社會至退休之前,他們都在社會的帶領下,保持高度的統一步調,忙忙碌碌過一生,社會就在他們的輪換更替下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到後來,活明白的人說了兩個字“後悔”,有的人還變成了“憤老”;沒活明白的人說了兩個字“挺好”,然後向後代們傳授自己的光輝經驗。

  於是,人的一生就在這種稀裡糊塗的過程中劃上了句號。換句話說,現世主義壟斷了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活得這樣沒有光彩,這樣沒有意思,真是可悲。更為可悲的是,現世主義把整個現實生活功利化了、模式化了、雷同化了,把人性的五顔六色幻化成單一色,減弱了人性的張力,削弱了現實生活的美學性,更是把人做夢的權利剝離掉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