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新認識宋代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11-10-15 08:31:33  


 
  士大夫政治:敢當天下事

  他們認為,“天下”者,是中國的天下、群臣的天下、萬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天下。對於這一“天下”,士人都有一份深切的關懷和發自內心的責任感。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文化雖然一直占主導地位,但儒學的傳承者作為一個群體在政事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直到北宋才產生的現象,被稱為“士大夫政治”。

  公元1004年,遼軍打到澶州,有大臣建議退到四川。宰相寇准挺身而出,建議禦駕親征。皇帝勉強北上,但不想再去北城,感覺至少還有黃河天險。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在寇准支持下,“急麾衛士進輦,上遂幸北城”。前方軍士看到龍旗都歡呼起來。當時,遼方大將蕭撻覽被宋方射中陣亡,影響到士氣,雙方決定議和。

  真宗的底線是不放棄祖宗留下的土地,銀絹數額則以100萬匹兩為限。寇准命令曹利用不許超過30萬。曹利用“果以三十萬成約而還”。這一數額對宋代財政影響如何?河北在和平時期開設宋遼間的貿易榷場,官方所收商稅,通常可達四五十萬匹兩。

  範仲淹認為,一切為天下、國家、社稷考慮,而非唯唯諾諾聽命於皇帝,叫做大忠。“天下”者,是中國的天下、群臣的天下、萬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天下。對於這一“天下”,士人都有一份深切的關懷和發自內心的責任感。他們很多人既是政治家,也是經學家、文學家、實幹家。他們的追求,被概括為“內聖外王”:內心要達到聖賢的道德修養境界;在天下社會建設一種王道的秩序。當時的士大夫“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正像陳寅恪先生所說,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為自由的時期之一。

  宋神宗倚重王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性情剛烈,往往辭色俱厲,而皇帝竟也改容欣納。王安石與朋友相處,也是信守原則。他和司馬光曾是親密的朋友,但隨著新法推行,兩人分歧嚴重,終於分道揚鑣。王安石具有高深的文學造詣。蘇軾在道教宮觀西太一宮看到王安石題壁詩:“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不禁“注目久之”,道:“此老野狐精也。”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錢穆在《國史大綱》裡講到,範仲淹、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負,沒有從根本得到實現;但是他們為人、為學的精神意氣一直影響到最近期的中國。1972年,毛澤東接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就提到王安石的“三不足”;2008年,溫家寶在記者招待會上也說到王安石的“三不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