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楚瑜操弄逆向棄保策略的真假手段

http://www.CRNTT.com   2011-11-16 08:39:24  


 
  其二,從民調中就可知,儘管馬英九的施政表現令人失望,但是喜歡他的人仍多於喜歡宋楚瑜者,而且還相差二十多個百分點。在擔心倘“棄保”不到位將會浪費選票,弄至“兩頭不到岸”的情況下,這種“逆向棄保”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

  因此,為了讓政權繼續掌握在藍軍的手中,為了台灣民眾不再吃二茬苦,為了維護台海和平,確實是需要操作棄保策略,但不應是“棄馬保宋”。

  操作“棄保策略”向來也確是多數出現在泛藍陣營中,早期多次以失敗告終。包括一九九四年的台北市長選舉,當時新黨的候選人趙少康為免被國民黨的候選人黃大洲瓜分自己的選票,喊出“棄黃保趙”口號。與此同時,趙少康也在投票前夕指責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主導“棄黃保陳”,欲讓趙少康落選,但結果卻仍是趙少康以第二高票落敗於民進黨的候選人陳水扁。此次選舉是“棄保效應”此一詞彙首次出現於台灣政壇。到了二零零零年的“總統”大選,藍軍再一次分為兩派,脫離國民黨參選的宋楚瑜希望在國民黨候選人連戰身上取得選票,高呼“棄連保宋”口號,而“連蕭競選總部”發言人馬英九在投票前夕,也以發表假民調來操弄“棄宋保連”。但卻是兩者都沒有成功,讓陳水扁再次得利。

  但也有成功的例子。最典型的是一九九八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新黨的王建在投票前夕,在新黨民調甚高的情況下,呼籲其支持者“市議員票投新黨候選人,市長選票改投馬英九”。結果讓馬英九打敗了施政滿意度高達八成多爭取連任的陳水扁,顛覆了西方政治選舉中,凡爭取連任者,施政滿意度只要能過半即可成功當選的“黃金定律”。

  同樣也是台北市長選舉的二零零六年,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郝龍斌,其民調高不了宋楚瑜多少,但可能是台北市的泛藍選民已經吃過分裂的虧,更可能是討厭宋楚瑜的某些作派,當年 再加上當年“宋省長”的政績並不及於台北市,選民沒有必須“報恩”的包袱,因而自動進行“棄保”,令到宋楚瑜只獲得五萬三千多票,得票率還跨不過百分之五的“門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