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日本在中國的真實存在

http://www.CRNTT.com   2012-10-07 09:10:37  


 
  中國A,一個理智的、受過較好的教育的中間階層以上人群反對這種行動,至少反對其行為方式,但是中國B,另外一個人群,數量龐大而且躁動,衝動行事並一時獨攬了國家的形象。

  日本A,了解中國的極小人群,清楚中國社會的這種分別,但是日本B,絕大多數日本人,習慣於把所有中國人都看作是一個人,反之亦然。上海反日示威的次日,擁有16000名會員的日本新一代企業家團體“青年會議所”發布了一個緊急調查結果,數據表明有74%日本企業家對中國“反日情緒”感到不安。

  “令人困惑”和“不確定性”,正是近年來中國在日本的形象。對於中國社會能否可靠運轉,日本各界充滿了不信任感。

  日本在中國的存在由此帶上了奇怪的色彩。歐美的化妝品公司會給中國記者留下很大的採訪空間,可是資生堂公司公關部的工作人員會在採訪之前就與記者溝通採訪方案,事後又要做勤勉的交流。花王公司在今年年初就籌辦媒體見面會,可是5個月後仍未召開。對日本企業來說,謹慎再謹慎,是在中國做事的第一要義。

  在北京,吉野家餐廳的餐桌上一度多了一個塑料標牌:北京吉野家是中國人自己經營管理的著名品牌。這是真的嗎?這家供應牛肉飯和糖漬姜片的企業在日本開有一千多家餐廳,是貨真價實的日企。吉野家北京公司公關部的一位女孩不接受採訪,她說:“這也可以理解吧?”

  變化,變化

  中國與日本的相互交流從來就不是容易的。20世紀上半葉最反對日本的中國人,恰恰是中國早期留日學生。在一生當中,魯迅最後訪問的是一個日本青年的家,最後的墨跡是一張用日文寫的便條,最先趕到他臨終的床前的又是三個日本人,他卻從來沒有留下任何一篇專門論述日本的文章。周作人喜歡日本,卻仍在《日本管窺之四》譴責日本人。成仿吾留日11年,卻在他關於日本的惟一的一篇文章《東京》中令人驚駭地說:“假使我喜歡日本,那是因為我喜歡她的地震和火災。”

  日本在中國的存在曾經是一個扭曲的幻像。山口百惠的電視劇沒有進入中國之前,人們能夠“了解”到的日本人只是抗日故事電影中愚蠢可笑的“豬頭小隊長”。在1980年代的香港電視劇《霍元甲》中,只有憑借陰謀,無能的日本人才能摧毀中華英雄。更早的20世紀初,作為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平江不肖生,在《留東外史》中對日本的詆毀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即便“嫖遍日本女人”這樣的說法也只是其中之一。

  日本政府和民間團體35年來致力於中日民眾間的交流,不過要取得成效,看上去還需要更久的時間。

  棋手聶衛平去過七十多次日本,有眾多的日本朋友,喜歡日本飲食,一次吃5盤生魚片,對日本“有特殊的感情”。他不贊成反日遊行,但是他至今無法原諒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那是滔天罪行”。當他的兒子孔令文娶了小林清芽時,即便兒媳的父親是他的老友日本棋手小林覺,他仍然說:“可惜娶的不是中國媳婦。”他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件事是,家裡的兩個親人死於日軍之手。

  兩國試圖溝通彼此的立場。2006年11月,中日外長在APEC會議上確定,各派10名學者進行兩國歷史共同研究。不過有美國學者對此並不樂觀:中國的有官方色彩的學者與日本的有右翼色彩學者坐在一起難免話不投機。

  如今,情況又一次轉好。今年5月4日,胡錦濤在出發訪日前接受了日本16家駐京媒體記者的聯合採訪,在採訪中,這位很少給外國記者採訪機會的、嚴格控制自己公眾形象的領導人提及了當年訪日時的往事。

  《人民日報》用整個頭版報道了這一新聞,值得注意的是,全篇報道中沒有提起“以史為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