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謝長廷兩岸論述的亮點與盲點

http://www.CRNTT.com   2012-11-05 00:14:10  


 
   論述邏輯:被動性務實與創造性模糊

  謝長廷對兩岸關係長期以來有自己的觀察、思考和認知,不僅能夠提出具有較完整邏輯性的兩岸政策論述,而且能夠在堅持基本主張的前提下,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和修正自己的論述,這在民進黨內是難能可貴的。謝長廷對兩岸關係的論述引起各界關注是在2000年擔任高雄市長期間,當時民進黨剛剛上台不久,即將接任民進黨主席的謝長廷受邀訪問廈門,提出“依照‘憲法’,高雄與廈門應是同屬一個國家領土內兩個城市的關係,仍未改變”的論述,這一主張後來被形容為“一國兩市”和“憲法一中”。謝長廷的這一主張在黨內“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遭到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和其他勢力的“圍剿”,致使訪廈計劃擱淺。但謝長廷並未放棄建構兩岸政策論述的努力,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他自己的論述。在2012年1月出版的《未來:不一樣的台灣》黃皮書中,謝長廷較為完整地闡述了他的主張。

  謝長廷兩岸政策論述的核心是“回歸憲法”。謝長廷認為,無論是台灣內部不同政黨之間的政治紛爭、台灣民眾的認同差異,還是兩岸之間關於定位的分歧,都可以透過“回歸憲法”來尋求解決之道。他提出,“憲法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現行憲法雖不完備,但已經提供了解決政治紛爭的種種可信任途徑”、“是匯集諸多利益,協調多方衝突的一個時代產物”。①他也強調,在台灣地區領導人當選誓詞中,也有“余必遵守憲法”的詞句。由此可見,在謝長廷看來,無論從“憲政”精神還是政治現實來說,目前的“中華民國憲法”是雖不滿意,但也必須遵守,即便要“釋憲”、“修憲”,也是在“此憲法架構下提出的”。

  謝長廷主張解決島內矛盾的路徑是尋求“憲法重疊共識”。謝長廷並不否認台灣內部對“中華民國憲法”的不同意見,但他更強調要看到“重疊共識”的部分。謝長廷認為,台灣要形成對“憲法”的“穩定共識”是“極不容易”,因此要尋求“憲法的重疊共識”,但這並不等於對“憲法”內容完全認同,而是透過不斷的討論,累積共識,再來做更完整的修改。筆者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求同存異”的思維,不能因為有分歧就完全否定共識,先將有重疊共識的部分確定下來,對於分歧的地方,可以通過討論,創造條件來逐漸尋求“共識”。

  謝長廷主張解決兩岸分歧的策略是“憲法各表、各擁主權”。謝長廷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可以有不同的解釋面向,可以進行“藍綠有別”、“內外有別”的解讀,可以策略性地應對大陸對台灣的主張。比如,他一方面認為“增修條文”前言中揭櫫的“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符合大陸當局的底線,但另一方面又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國家要走向統一”,而是確立了“兩國未統一的分立現狀”。他對兩岸的定位是“兄弟之邦”,前提是互不隸屬、互相尊重主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