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允許銀行破產:好事還是壞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12:36:25  


 

  首先,政府要為銀行存款兜底,那麼就不會允許銀行的存款利率定得太高,以免吸收更多高成本的存款,造成過大的賠付壓力。而如果政府不兜底,則儲戶本應有機會享受到更高的存款利率。或許有人認為這增加了存款風險,但相比起利息增加的好處,更多的人可能並不在乎增加的這些風險,畢竟儲蓄存款相比起別的投資理財項目,要安全得多。事實上,在金融危機之外的正常年景,發達國家的存款利率都通常高於中國銀行的存款利率。中國的儲蓄存款業務,不管活期還是定期,向來都被詬病為利息太低。

  其次,政府為銀行兜底增加了銀行的“道德風險”。所謂“道德風險”,是指在國家兜底的情況下,銀行不需要過度去考慮為儲戶的存款負責——出問題賠不起由國家擔著,不用銀行經營者自己去償還,因此在放貸時就往往傾向於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這使得銀行的風險加大,但銀行經營者和股東卻能夠輕易攫取超額利潤。而一旦需要政府兜底,則相當於全社會買單。並且,這種投資偏好會有引起經濟過熱的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允許銀行破產,允許利率市場化,對儲戶收益有利

  如果真正允許銀行破產,政府不再為銀行兜底,直接的影響就是存款利率會進一步市場化。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後存款利率仍然是傾向於上漲,以吸引更多的儲蓄。這對儲戶的收益當然是有利的。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今年聲稱,讓存款利率自由化“可能讓個人收入增長至少5個百分點,作為中國GDP的一部分,並在期待已久的支持消費的經濟平衡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利率市場化的效果其實已經顯現,據統計,2012年國有五大行和中信、招商、民生這8家銀行因為付息率上升而增加的利息支出共計1793.4億元。這意味著,居民放在銀行的存款回報明顯增加了。

  甚至有人認為,允許銀行破產後,“存款保險制度”都不需要

  目前醞釀中的《銀行破產條例》,除去實質性地允許銀行破產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也是重要的內容。這是為了防止銀行破產後儲戶血本無歸而建立的保險措施,根據目前透露的消息,儲戶在單個銀行的存款,最大賠付額度可能是50萬元。但甚至有人認為,“存款保險制度”也不必建立,因為允許銀行破產本身就是為了消除“道德風險”,而一旦存款上了保險,那又會鼓勵銀行選擇高風險的項目,從而無法認真對待銀行破產這一實實在在的風險。

  ■ 民眾對“銀行破產”的疑慮也完全可以理解

  “老百姓的血汗錢怎麼可以放銀行都不安全,政府憑什麼不兜底”

  儘管允許銀行破產有可能讓儲蓄的回報增加,但在很多國人眼裡,政府放任銀行破產而不兜底,並不是一個合適的做法。原因在於,長期以來,許多國人已經習慣了將銀行儲蓄作為個人財產最重要的一部分,銀行的首要職責就是保障存款的絕對安全。特別對於低收入的勞動者而言,辛勤工作而得來的血汗錢意義重大,又沒有其他安全可靠的投資存放渠道,當他們被告知這些錢如果存入銀行,有可能會“因銀行破產而血本無歸”時,會非常難以接受。而且會毫不猶豫地將矛盾指向政府,認為政府理所當然要扛起兜底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