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大推“燕京學堂” 與清華競爭遭質疑

http://www.CRNTT.com   2014-07-01 14:56:31  


 
北大學生發公開信質疑“燕京學堂”課程

  6月25日,“幾名關心學校發展的北大學子”在微博上發了一封名為《就“燕京學堂”項目與校領導的通信三則》的公開信。公開信談到了問卷調查中兩個備受爭論的焦點性問題:第一是對靜園六院區域及其公共性的維護,在3082份問卷中,有近九成的受訪者反對燕京學堂選址於靜園。在反對以“燕京學堂”的名義利用靜園區域的諸多理由中,一個反覆出現的詞語是“公共性”。對於北大學生而言,靜園是北大核心區域僅有的一塊集中、開放的大型戶外空間,它不僅是承載著“北大精神”的文化符號,也是大家散步、聊天、聚會、仰望星空的地方。此外,靜園六院的公共性還有另一個層次,即作為文化遺產和記憶空間的公共性。

  問卷調查的第二個焦點在於對燕京學堂“中國學”學科的性質與設置上的存疑。在北大的官方敘述中,“燕京學堂”項目不僅是北大綜合國際化與中國文化主體性的創新,也是北大深化教學改革、創設跨學科研究中心的嘗試。 然而在問卷受訪者中有65.36%的人都對“中國學”的項目名稱表達了質疑,大部分受訪者對於“中國學”的學科性質、“燕京學堂”項目的學制和學科設置是持懷疑態度的。問卷中的不少質疑的來源在於校方目前對“中國學”項目提供的信息不夠具體和充分。在參與問卷調查的181位北大教工中,89位教師反對“燕京學堂”項目,有82位教師對“燕京學堂”項目的學制長短、“中國學”學科性質和學術意義表達了懷疑。

  6月6日的“燕京學堂”項目招生宣講會上,學生們提出的一年制“中國學”碩士學位的認證、如何選課、課程是否公開給全校同學、以英文作為“中國學”的授課語言是否妥當等問題,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得到具體的回答,這也讓有意申請這一項目的學生心存疑慮。實際上,79.04%的受訪者認為在“燕京學堂”項目的籌備組織中,學校籌備組未能充分考慮師生意見。

  公開信稱,在“燕京學堂”項目設計和“中國學”學科設置上,希望學校能夠廣泛徵求相關人文社科專業專家學者的意見,召開更大規模的學科合理性論證,就學科的具體設置、教學資源的分配方式、課表與學制的設計、招生和人事聘任制度等基本問題進行公開的討論與充分的說明。

清華推出蘇世民項目

  前天,由“活字文化”組織的“燕京學堂與大學改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者多為北京大學知名學者,比如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張鳴,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史地中心教授唐曉峰,以及評論家李陀等幾十位。

  在北大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看來,“北大老師現在是一盤散沙。北大就是一個農貿市場,每個人擺了一個攤子吆喝自己的買賣。”對於“燕京學堂”是北大國際化教育改革試點的說法,她認為被誇大了。李玲認為,北大急切推出“燕京學堂”項目,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清華大學不久前推出了蘇世民書院,這是一個“培養各界領導精英”的國際化項目,由清華大學與黑石集團主席蘇世民合作建立。蘇世民書院項目還在建設中,預計2017年向全世界招生。項目顧問委員會包括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耶魯大學校長萊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賴斯等。

  在李玲看來,北大迅速推出“燕京學堂”項目,很大程度上是緣於與清華大學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