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專家:找回屬於兩岸的國家認同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5-04-17 00:03:39  


 
  相當多的台灣民眾的大陸印象、大陸意識和大陸認同,是片面性的、片段的、窄化的、矮化的、偏負面的、經濟化的、暴發戶式的,想當然的認為大陸獨裁、專制、不民主、不自由,大陸人隨地吐痰、到處抽煙、不排隊。其實很多台灣民眾沒有去過大陸,也不瞭解大陸,有人看不慣大陸人暴富,有人竟也相信大陸人“買不起茶蛋”。一些綠營民眾不公平地把大陸對台灣的好理解成“為了統一、在搞統戰、不懷好意”,是“理所當然的、應該的”;想從大陸受益,但是不認同大陸;願意與大陸做生意,願意到大陸發展,但是不認同大陸;從一個競爭者角度而非客觀立場去看待大陸的國力增長,充滿矛盾心理、焦慮和恐懼;本質上沒有把大陸真正當成“自己人”,失去了民族語境與文化鏈接。即使一些人看到大陸的發展成就,但是看不到“中國模式”的制度優勢、發展方式優勢、綜合性。

  大陸被妖魔化,大陸認同變成了獨裁、專制的負面認同;而台灣認同則完全變成了民主、自由、人權的正面認同,把好的價值和期待納入,將負面的東西自然屏蔽、視而不見或者指責為實踐變型;是用理想化的台灣制度模式、發展模式和醜化矮化的大陸制度模式、發展模式進行對比。這種對立和衝突的台灣認同和大陸認同二元劃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構出來的。台灣人的台灣觀和大陸觀都是不準確、不全面的,存在系統性偏差,台灣人眼中的大陸是失真的,許多人是戴著有色眼鏡習慣性地、被誤導地、負面地看待大陸和大陸的發展。

  台灣認同和大陸認同這種二元對立、衝突的價值觀的形成,台灣人的大陸觀的建構,是多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在當前社會現實層面,由於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如預期,馬英九和國民黨執政不被認可,藍綠矛盾、族群矛盾、社會矛盾、階層矛盾被凸顯出來,治亂變社亂,社亂變民怨,民怨變民意。在綠營的推波助瀾、炒作和誤導之下,全球性問題引發的民粹主義和“台獨”意識抬頭,台灣社會的焦慮感、危機感、相對剝奪感、不平衡心理被激發,情緒化、非理性的因素發酵,社會歸因和認同機制變得紊亂而極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不僅國民黨被興師問罪、藍營“九合一”選舉大敗,而且台灣社會的內部問題延燒至兩岸關係,將責任外化,大陸和兩岸關係變成替罪羊,“恐中”、“懼中”甚至“反中”情緒泛濫。綠營人士、不滿執政者、反體制者,吹響了反國民黨、反兩岸關係的集結號,用輿論和選票宣洩心中不滿,變成“反對者”的狂歡節。因此,台灣公民社會力量、第三勢力、年輕世代和網絡社會所組成的新勢力究竟是出於真正的公平正義還是私利?是白色力量還是灰色力量?恐怕有公心,也有私心;有白色,更有灰色;有真為22k請願的,也有別有用心者;有真民主追求者,也有劉喬安的“賣酒民主”;有勵志青年,也有陳為廷這樣的“有色青年”、問題青年。這些謊言的錯誤歸因、合謀的欺騙何時才能被識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