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 |
中評智庫:王英津續論“中華民國”問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18:22 |
第二,“一個中國”在台灣不被廣泛認同的壓力。眾所周知,目前“一個中國”認同在台灣日益淡化,台灣主體意識日益增強,“中華民國共識”日漸成為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在這種情勢下,倘若大陸一旦承認“中華民國”,台灣當局是否會利用被承認的“地位”去從事“台獨”活動?這是大陸方面的憂慮和擔心。如何防範這一情況發生,是大陸的首要關切。也就是說,台灣社會的主體性意識越強,大陸承認“中華民國”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此情況下,大陸必將“中華民國”問題界定為政治問題,採取“政治問題政治解決”的策略與思路,而不會將其作為純粹的法律問題來處理。 第三,來自大陸民意的壓力。在大陸的一貫政治宣傳中,“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被推翻。倘若承認“中華民國”仍存在,該如何向大陸民眾交代和解釋?另外,兩岸在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對比如此懸殊,大陸民眾很難接受所謂的兩岸“對等”。儘管大陸沒有實行西式民主制,但這並不意味著大陸沒有民意表達的渠道,尤其在目前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倘若大陸方面承認“中華民國”,必定會導致強烈的民意反彈,屆時大陸政府將承擔巨大的民意壓力。 第四,來自有關公權力部門的壓力。自1949年以來,大陸方面之所以能將台灣當局牢牢地控制在“一個中國”框架內,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這是大陸有關公權力部門(譬如軍事、外交、涉台等)長期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可謂來之不易。一旦承認“中華民國”,則意味著大陸“自廢武功”,六十餘年來在國際社會的努力旦夕之間“化為烏有”,一貫堅持的“一個中國”框架被全面顛覆。這樣的結果難免會引發大陸有關公權力部門的強烈反對。 第五,統一風險及模式選擇的壓力。往屆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吳學謙等均曾表達過將來可以通過商討更改國號、共同走向統一的言論,但那是20世紀80年代的政治表態。時代發展到今天,兩岸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陸已經充分掌握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主張採用“A+A”式共同走向統一(即共同消亡,重新組建一個新的統一國家)的方式,大陸民眾恐怕難以接受。況且,在兩岸統一協議未簽署之前,承認“中華民國”,容易導致兩岸“分裂分治”的凝固化和永久化。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