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內涵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8-08-19 00:04:02  


 
  在中觀層次上,主要是從區域層面為台胞台企融入大陸創造良好區域制度環境和制度體系。諸如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兩岸經濟轉型升級方向、兩岸同文同種優勢產業及當地化發展特點與方向輔導,為兩岸產業合作與市場體系構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提供合作發展制度安排、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合作載體,為大陸互聯網產業與台商傳統產業對接升級、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和創新建構創新驅動機制,在市場准入、同等待遇、投資便利、居民待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更大範圍的包容性發展,培育兩岸區域協調治理和持續發展中觀治理和運作機制。

  在微觀層次上,重點關注台胞台企個體與大陸其他個體、組織或社會間的關係與屬性特徵,加強大陸台胞的婚姻狀況、居住條件、身心健康、工作就業創業發展等生態環境進行精細化調研分析、建檔和服務。2017年對台工作會議提出:“繼續推進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斷擴大兩岸基層民眾和青年的參與度和獲益面。研究出台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積極支持台商台企在大陸更好發展,依法維護台胞權益。”從個體融合便利性角度出台系列政策,如採取18位數字台胞證、提供台胞自助購取火車票服務、機場提供自助設備識別台胞證等,建構好“兩岸間社會”對接微觀基礎。

  (三)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培育兩岸融合文化元素,增強中華民族意識,遏制消解蔡式“文化台獨”圖謀,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兩岸融合文化要素培育是推進兩岸經濟社會各領域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推動業態裂變,實現結構優化,提升產業發展內含的內在生命力。兩岸融合文化元素承載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不斷增強文化認知,運用大融合思維、一體化思維謀求融合發展,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從“老思維”向“新思維”的轉變,從傳統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和影視創作的“小文化”邁向國民經濟的“大文化”擴展的高層次融合發展等特殊使命。兩岸融合文化要素是加大資源挖掘、要素整合、產業融合,在各種業態之間架起橋樑,實現文化產業由初級階段表層融合向高級階段深層融合,實現從“淺融合”向“深融合”推進的重要精神紐帶和內在驅動力。

  目前,台海局勢日趨嚴峻,蔡英文民進黨當局繼續挾洋自重,已然緊鑼密鼓全面施行“台獨”策略佈局。蔡英文520上台執政以來,全面加快佈局和推進 “去中國化”進程,“文化台獨”開道,目標直指年輕一代,不斷地在年輕人中培養接班人,企望全面實現 “傾獨”力量組織化與年輕化,“島國前進”組織、“公民組織黨”、“時代力量”等台獨組織和力量在新興的網絡空間獲得大發展;支持“台獨”的島內媒體持續汙名化大陸,一再顯示集體“反中”發展態勢,引發台灣民眾對未來、對兩岸關係產生無所適從與焦慮;通過虛擬的網絡傳播和現實的街頭運動,掀起了“台獨”的社會化運動,致使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理性思考不斷消散;網絡傳媒已經成為民粹主義的遊樂場,導致台灣社會結構與價值體系的紊亂,撕裂著台灣民眾對大陸深深的眷念與兩岸關係發展的理性判斷。 

  蔡英文民進黨當局執政兩年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披上“民主和民意”外衣,高舉“和平與對話”的旗幟,以理性謙卑示外,以不立即觸碰底線為掩護、為策略,逐步擴大和深化“去中國化”進程。蔡英文漸進式建構“邊緣台獨”系列工程,以量變求質變,全面持續推動“頑性台獨”,走上了一條新的“蔡式台獨之路”,企圖實現台灣“和平獨立”。“蔡式台獨之路”已經啟程蔓延,綁架欺騙選民真相敗露。蔡式“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公然挑戰血緣中國、文化中國和政治中國 。“蔡式台獨”等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發展與蔓延,“文化台獨”尤其是“去中國”與“反中國”的“台獨教育”,是“台獨”分裂勢力“政治台獨”總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