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潘兆民:台灣作為美國刺激中國工具時日不多

http://www.CRNTT.com   2021-01-09 00:04:21  


潘兆民。(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月9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0日卸任,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克拉芙特(Kelly Craft)大使訂1月13至15日訪台。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評社表示,此舉無疑是在內外攪局,內部針對繼任的拜登政府,外部則是針對中國,希望藉此製造爭端,拖累拜登政府。他也強調,特朗普卸任前操弄台灣牌的力道只會越來越弱,台灣作為美國刺激中國工具的時日已不多。

  潘兆民並提到,值得注意的是,克拉芙特大使訪台前特別聲明強調,訪台事宜不會脫離一中政策,顯然特朗普政府仍有顧及中國感受,仍在拿捏刺激力道,也就是說,對台灣而言,表面上看似獲得特朗普的臨去秋波,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美方仍在意中方反應,台灣得不到實質好處,而特朗普遊走在打破一中政策的邊緣,卻讓台海暗潮洶湧,這是台灣需要注意的。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至於兩岸關係方面,潘兆民認為,北京對台灣問題仍維持一貫冷處理,因為蔡政府的外交路線本來就是全力傾美,特朗普卸任前操弄台灣牌的力道只會越來越弱,台灣作為美國刺激中國工具的時日已不多,加上未來拜登政府的政治路線強調傳統的美中台關係,台美熱絡不再,必然影響蔡政府的兩岸路線,這只是遲早問題,北京現階段也不會將台灣議題看得太重,固然也不會對台有激烈舉措。

  台灣方面則要避免沾沾自喜,不要誤判特朗普政府對台熱絡的舉動,能在拜登政府上任後延續下去。潘兆民說,有人認為,台灣未來可就特朗普時代的台美互動慣例,向拜登政府提出延續要求,但事實上,拜登政府根本無必要照單全收,蔡政府切勿將特朗普的舉動視為臨去秋波,盡早調整外交路線,才是長久之計。

  針對美駐聯大使訪台產生的政治效應,潘兆民表示,激不起太大的政治漣漪,無論對美中台任一方而言,皆是如此,因為這次舉措是由任期剩不到兩周的政權所發動,有點政治判斷能力的人都明白,舉動背後的動機只不過是特朗普不認輸的困獸之鬥,要說會因此掀起政治波瀾,都言過其實。

  潘兆民指出,特朗普政府從高調宣布台美軍政對話、鼓動境內支持者否決選舉結果,到派駐聯大使訪台,種種行為都是在做內外攪局。對特朗普而言,因為自己即將卸任,可以無後顧之憂製造混亂,甚至可以有機會因此影響政權轉移,即便機會渺茫,也能夠拖累勝出的民主黨拜登政府,何樂而不為?所以特朗普團隊現在的行為已失去美國政府的代表性,他認為,北京也不會認真看待。

  此外,潘兆民提到,特朗普操弄反中牌雖然看似有越來越瘋狂的趨勢,但實際上,仍有所拿捏,可以發現,美國駐聯大使團隊有特別強調,訪台事宜都會在“三公報一法”、“一中政策”範圍內執行,顯然是在向北京打招呼,代表特朗普也並非完全“喪失理智”,否則大可以派國務卿訪台,甚至親自出訪,絕對更有效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