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印太新戰略下東盟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1-09-22 00:03:59  


 
  第三波“印太”概念的潮流則出現於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2012年,當時的澳大利亞工黨政府首次在《亞洲世紀》白皮書中載入“印太”戰略,並在2017年《外交政策白皮書》中加以詳細闡述。澳大利亞學者認為,存在著一種澳大利亞特色的“印太”概念,即重視中小國家之間的合作。澳大利亞版本的“印太”概念,將迄今為止被視為兩個非常獨立的亞洲區域——以中國為中心並被太平洋環繞的東亞和以印度為中心並毗鄰印度洋的南亞——視為一個單一的戰略體系。“印太”是一個以亞洲海洋為核心的“超級區域”,而東南亞是事實上的“印太”地理中心。澳大利亞之所以要比其它國家更早地採用和強調這個概念,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澳大利亞看到了印度洋貿易地位的不斷上升,甚至有取代大西洋的趨勢。而這種事實背後更為根本性的原因是,東亞經濟強國嚴重依賴從中東和非洲通過印度洋進口石油、天然氣。二是因為長期困惑澳大利亞的身份定位,從人種上看澳大利亞應該是白人主導的國家,但是其地理位置卻在亞洲大陸邊緣的離島上。因而,澳大利亞對印度洋-太平洋相對勢力的變化極為敏感。〔3〕

  第四波“印太”概念則源於特朗普政府。在使用“印太”概念的步伐上,緊隨澳大利亞的是日本、印度和美國等所謂“四方對話”機制的成員國。從發展緣起看,早在2007年,這四個國家就有了初步的磋商,以應對中國崛起。不過,中國政府發出外交抗議,印度和澳大利亞隨即撤回了他們的承諾。一定程度上由於這種準備,在澳大利亞政府採用“印太”戰略之後,日本、印度也跟上了。不過,最終讓“印太”概念產生全球性效應的還是美國這個霸權國家。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越南舉行的APEC峰會上宣布,美國將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4〕

  一種地緣政治概念的廣泛傳播主要與權力的興衰相關。對於大國而言,權力的興衰主要歸因於經濟增長模式,但也會受到外交戰略的影響,而小國則更多受制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其發展績效與對外戰略選擇密切相關。大國關係是全球戰略格局變遷的主要推動力,大國也是地緣政治概念的推廣者。雖然澳大利亞和日本都很重視“印太”,但祇有經過美國這個霸權機器的運轉,並且當“印太”具有顯著的圍堵中國的地緣政治含義之後,“印太”概念才火了起來。

  二、相互競爭的“印太”戰略

  在數個大國採用“印太”戰略以規劃其新的地緣政治戰略之後,東盟國家面臨著艱難的選擇。經過多次協商,並在印度尼西亞的主導下,東盟於2019年6月出台《東盟印太展望》。〔5〕這個戰略規劃的特點在於,一是延續東盟自身的定位,即東盟並不希望被周邊大國正在形成的戰略競爭所裹脅,而是希望繼續保持獨立性、中立性以及扮演舞台提供者的角色。在繼續採用美國、日本的“印太”戰略表述中使用的“自由、開放”等核心詞彙時,東盟版本的“印太”十分強調“包容性”。事實上,這一點也是印度總理莫迪在2018年夏季在香格里拉會議上陳述印度版“印太”戰略時所強調的,諸多媒體將此解讀為避免針對中國。〔6〕需要加以強調的是,當時中印之間已經發生了邊界衝突,而印度仍然使用一種不同於美日的“印太”視野,這也充分表明作為一個地緣政治概念,“印太”的使用與本國的地緣環境密切相關。如果沒有中國在邊界問題上的克制,印度的海洋戰略不可能走遠。二是東盟後續在表述與“印太”相關的內涵時,更為謹慎,在官方文件中更加突出使用“亞太”概念。例如,2020年11月舉行的第15屆東亞峰會主席聲明稱,東盟的《印度-太平洋展望》“作為東盟參與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為和平、穩定、自由與繁榮作出貢獻的指南”。〔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