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身份證為什麼令英國人不爽?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10:08:50  


英國新一屆政府提出廢除身份證制度,這已是英國人第三次對身份證制度說“不”
  中評社北京6月2日訊/5月底,英國新一屆政府提出廢除身份證制度。有意思的是,這已是英國人第三次對身份證制度說“不”。作為一種常見的人口管理方式,身份證卻始終不能讓英國人買賬。通過觀察英國人圍繞身份證層層深入的辯論,也許能為我們理解這一制度提供思路。
 
  全國人口登記:一戰時的英國身份證制度
 
    為征兵進行的人口登記,發現1百萬“潛在兵力” 
 
  英國首次的身份登記制度建立於1915年7月。這項制度只持續了短短4年時間,但其建立的目的卻相當明確:當時主政的“戰時內閣”大臣們希望征得更多的士兵,並希望借此延續志願服兵役的政策。結果證明,這一身份登記制度並沒有讓英國的大臣們失望,通過全國範圍內的、以地方為單位的成年人個人信息收集,政府從發放的身份證數量統計中發現了一個讓人驚喜的數字:在英格蘭和威爾士,還有1,413,900名男性公民可以參加義務兵役。 
 
  然而,當時制定這一制度的大臣們並沒有“乘勝追擊”,在發掘完“壯丁”之後,身份證就猶如變成了“廢紙”。當時發放的大量身份證,最後不是被弄丟、就是被不經意地遺忘在各處,“身份證制度”就戲劇性地慢慢消失於歷史之中。 
 
    身份證為征兵而保留,理由不被公眾接受 
 
  當然,英國的第一套身份證系統走向失敗,並不僅僅因為人們不再使用它了。更確切地說,是因為人們不希望再使用它了。公眾所給出的原因也很簡單,當人們發現,身份證原來是為了征兵而設,人們就對它的態度就表現得有所保留和充滿疑慮──而制度的建立者,也沒有就此對公眾進行充分的解釋。 
 
  當時,對於身份證的廢留,英國社會也進行過激烈的辯論。反對的聲音認為,一旦戰爭結束,身份證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完全沒必要對其進行保留。正如劍橋大學教授Jon Agar(他曾經撰寫多篇討論英國身份證制度方面的論文)指出,當身份證賴以生存的理由無法被公眾信服的時候,就必須衍生出一個“可供寄生”的理由,比如從各種官方機構和社會組織中尋找合法性。但很遺憾,這一次,大臣們並沒有成功做到這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