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印尼扣運礦船:卡中國資源“喉嚨”?

http://www.CRNTT.com   2014-01-14 10:31:39  


 
其實,鎳礦的故事恰恰說明要卡資源的“喉嚨”並不容易

  如果要說卡“喉嚨”,這也只能算鎳產業的第二次,第一次比這嚴重多了

  六七年前,如前文所述,隨著中國對不銹鋼的需求井噴,國際上精煉鎳的價格在2007年上半年達到了巔峰。這給不銹鋼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成本負擔。供應也似乎跟不上中國的需求。當時大部分鎳產自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羅斯的硫化物礦床中,這些礦藏的儲量在逐漸消耗。於是,逼得中國產業從業者不得不想辦法。否則不銹鋼的巨大需求就會被卡住“喉嚨”。

  但那次資源瓶頸逼出了中國在全球資源配置之下的創新,使得全球鎳價多年保持在低位

  辦法就是,從一種叫作“紅土鎳礦”的品種中提煉足夠用的原材料。這種礦雖然品位低,但是儲量很多,曾經是被“嫌棄”的對象,那些含鎳量低的就直接被扔了。其實,從中可以提煉一種叫鎳鐵(含鎳生鐵)的物質,後者就可以用來生產不銹鋼。在2006年,中國企業就開始做此努力。最初,人們得到的是含鎳量非常低的產品,只能用來生產要求不那麼高的民用不銹鋼。並且,生產的方法就是高污染、高耗能,小企業一哄而上。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鎳鐵生產又經歷了兩次技術革新,最新的一次技術,如果嚴格執行,算得上節能環保,投入更低,產出更高。生產出來的鎳鐵品質高,可以用於生產工業用的不銹鋼。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中國產的大量鎳鐵這些年來滿足了不銹鋼生產需求,甚至還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而本來一路走高的國際鎳價像是坐過山車一樣,從2007年前的不足1萬美元/噸,飆升至2007年的5萬多美元/噸,又很快回落到不到1.4萬美元/噸。

  從印尼和菲律賓進口的正是這種鎳礦。需要說明的是,其實紅土鎳礦在這兩個國家的儲量並不算多,只是更願意開採而已。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數據,印尼鎳礦儲量全球占比僅為5.2%,年采量占比卻高達20%左右。

  這其實是中國版的“頁岩氣”故事:用創新、用分散投資來對待資源大量短缺

  鎳鐵的故事和頁岩氣的故事很像。本來都是被“嫌棄”的、沒有開採價值的資源,卻通過技術的革新達到了整個資源品種的供應變革。而不僅僅是鎳礦,工業生產需要的大宗商品都可能在供需關係失衡的狀況下產生巨大的價格泡沫,迎來暴漲。高價引發的危機,可能就會倒逼出創新來。《華爾街日報》就引用了研究了過去一個世紀大宗商品市場運行周期的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副教授David Jacks的話——這就是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短缺引發了某種形式的創新。日本就是這方面的“老手”,在生產鋼鐵的鐵礦石和煤炭價格都很高的時候,日本企業在2010年開始致力於研發用新的技術,利用低品位的原材料。而瑞士信貸駐新加坡的一位大宗商品分析師就表示,從本質上說,這是鎳生產方式的一次革新。

  鎳鐵的故事還說明,在全球化下,資源的配置是多渠道的。中國正是從加拿大、巴西、俄羅斯等國的老牌鎳金屬生產商進口遇到障礙,才改變思路,從印尼和菲律賓來進口。這跟糧食等產品別無二致。

  在中國的發展中,總有這樣那樣的資源短缺和危機論。事實上,資源確實會遇到瓶頸,但是新的技術和分散的全球化配置都能幫助克服這些問題,鎳鐵是本土一個成功的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