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工黨主席語中評:統一將是必然

http://www.CRNTT.com   2017-02-08 00:13:59  


鄭昭明整理鄭清議和歷史,盼兩岸能以史為鑑。(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2月8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灣工黨主席鄭昭明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從鄭成功三代與清朝議和的過程,台灣要以史為鑑,維繫兩岸和平,對於大陸的善意應該接受,讓台灣持續經濟發展,不要重蹈鄭、清議和不成的殷鑑,失去了和平談判的機會,落得最後武力解決。而他也認為,歷史如鏡,統一將是必然。

  鄭昭明祖籍是福建漳州,現任台灣工黨黨中央黨部黨主席,台灣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創會理事長,歷任台灣台南鄭成功祖廟主委、世界鄭氏企業家總商會榮譽理事長。他在1991年率台灣工黨中央幹部訪問大陸,是台灣政黨領袖兩岸交流的先驅。

  鄭昭明20多年來對推動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不遺餘力,舉辦海峽百姓論壇,今年將邁入第8屆。他告訴中評社,20多年來往返兩岸已經308次,見證了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及大陸的高速發展,對於兩岸關係的轉變,他身為鄭氏子弟,投入鄭成功三代與清朝議和的歷史研究,希望兩岸以史為鑑,不要走向武力解決之路。

  鄭昭明對中評社表示,針對鄭成功三代與清朝議和的研究,他從1651年施琅降清、12月鄭成功平漳浦、詔安、平和各縣開始,一直到1700年清帝下詔讓鄭成功父子歸葬南安建祠祀之為止,值得300多年後的當今兩岸關係深思。

  他指出,一般而言,雙邊交戰,打贏的要求得多,打輸的當然就屈居劣勢,但他的祖先鄭成功很特別,研究鄭、清議和過程發現,鄭成功與清交戰雖吃敗仗,卻一直拒絕清廷提出的議和條件,鄭氏三代終至錯失和談時機。

  鄭昭明對中評社說,1653年,清朝與鄭的第一次談判,鄭成功提議要擁有海邊廣東、福建浙江三省,清廷則同意給漳、泉、潮、惠四府,鄭打不贏清廷,卻要三省,居戰事優勢的清廷只願給四府,談判不成。直至1682年鄭克塽要求台灣主權被拒,鄭氏與清廷前後經歷20幾次談判,清朝不時夾雜許多軍事、武力、威脅,這樣“寓剿於撫”的和戰策略,至和平方式無法奏效成功時候,最後只有訴諸武力攻打澎湖,反而鄭經自不量力,失去談判有利的時機。

  他認為,1949年蔣家領導的國民政府遷台,是敗走台灣,與當年鄭氏情況類似;從歷史看兩岸分合,他認為統一將是必然。而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在鄭氏三代與清議和不成,清廷見和平方式走不通,就不再與鄭氏談判,選擇武力平定台灣,最後,原來給予的優待和讓步什麼都沒有了,鄭氏只有投降。

  鄭昭明對中評社強調,他是台灣人,從愛台灣的角度看兩岸,大陸進步程度,有去過的人都知道,兩岸情勢消長,趨勢愈見明朗;對於大陸的善意,台灣應該接受。現在大陸要求台灣承認是中國人、承認一個中國,又沒有統一時間表,也不是要求台灣立刻接受“一國兩制”,台灣不要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也不能去當日本的走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