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麥卡錫帶來的新衝擊

http://www.CRNTT.com   2023-04-08 00:04:35  


 
  從技術層面看,因為民主黨仍控制著參議院,而共和黨在眾議院的控制權優勢是相對較弱的,因此,就如不少美國政治分析媒體所指出的那樣,若法案在眾議院衹得到共和黨單方面支持和推進,而眾議院民主黨並未首肯或乾脆直接反對,那麼這類法案在參議院能過,並最終能真正落實為法律的機會將很渺茫 (as long as Democrats control the Senate, bills that pass the House on a party line vote have little chance of ever becoming law)〔7〕。而如果麥卡錫在這類法案里向共和黨的極端保守和右翼民粹派妥協的話,這類法案勢必會引起更大的爭議。

       二、議長選舉風波折射出的共和黨內結構性問題

  此次議長選舉風波,其實再次集中反映出了美國共和黨內部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再次精彩驗證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UCSD)政治學系Samuel L. Popkin教授於近期出版的《斷裂:美國共和黨的內爆與總統制政治的未來》(Crackup: The Republican Implosion and the Future of Presidential Politics, 牛津大學出版社,2021年)一書的高度準確性。

  Popkin教授認為,是共和黨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先上演了自爆,然後才鋪就舞台,引出了諸如特朗普和泰德·克魯茲 (Ted Cruz) 這類立場極端的政客粉墨登場。今日的共和黨,其實已從內部裂解為若干個彼此不能求得共識的小集團,互相之間的利益訴求也無法交融共生。最初導致這種裂解的乃是選戰財務法的變動和大眾社交媒體的普及。2002年通過的《麥凱恩-菲因戈爾德法案》本意旨在改革選戰相關的政治獻金制度,阻擋大公司對政黨的政治獻金,減少大公司大財團的影響力,增強政黨組織自身的能量。但在實際效力上,卻使得居於立法機構的政黨領袖權力被弱化,政黨間的和解變得更難實現。實際上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對單一事務議題有極濃厚興趣的小組織,以及超級億萬富豪們所鍾情的各個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政黨領導層和政黨主要獻金者之間的訴求往往難以調和。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那些自吹自擂的極端型政客們就粉墨登場,他們運用在同黨同儕身上的手法,往往在過去衹會被用於和別黨競爭較量之時。而在共和黨里,這類人尤其多。首當其衝就是克魯茲,他使自己獲得政治躍升的手法基本都是拿共和黨整體利益作為代價的。接著登場的就是比克魯茲更勝一籌的特朗普,他充分發掘並利用了共和黨黨務機器的失能,以及共和黨支持者們面臨的經濟衰頽境況。Popkin教授認為除非美國變更其選戰財務制度的相關規定,否則克魯茲、特朗普這類人必會不斷在兩黨中湧現,使得兩黨都難以達到黨內妥協與融洽共識,而該現象又以美國共和黨情況尤為顯著和劇烈。

  Popkin 教授認為,特朗普之所以在2016年能從共和黨初選里脫穎而出,其實正是由於共和黨內部已近20年的大規模“斷裂”現象而導致。所謂“斷裂”,最核心的意思即是,一黨之內不同派系間原本脆弱,但真實存在的彼此聯合關係裂解開了,由於這種裂解,即使黨同時控制了白宮和國會兩院多數地位,也沒有辦法實現其領導層所欲求的那些既定政策目標。按照Popkin 教授的看法,這種黨派的內部斷裂現象,在一個匯聚了全國層面的選戰政治獻金(national money)與基於地方層面的初選制度(local primaries)的聯邦制體系中,幾乎是不可避免、注定要發生的。目前美國所上演現象的新奇之處在於,這是史上第一次兩大主要政黨(尤其是共和黨)找不到一個強勁的內部派系來整合傳統教義與新生現實,並為黨找到新的有共識性基礎的出路。而最後壓垮大象的稻草就是麥凱恩-菲因戈爾德法案和聯邦最高法院2010年對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專員會案(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的相關判決。這些事件之後,共和黨居於立法機構中的領導層難以有效凝聚起黨內共識,亦難以與民主黨進行實質性的商討和談判。共和黨變得難以約束旗下政治精英,難以使他們實現協同並進,同樣也難以約束代表其黨派而執掌白宮的總統〔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