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什麽樣的GDP才算創造了財富?

http://www.CRNTT.com   2009-01-21 09:17:28  


 
  五、出口創造的GDP

  前面已經說了,這個世界上有不自願的GDP,也有妨礙他人的GDP,那麽有沒有交換沒有完成的GDP?有的,而且這種現象比較普遍,但是也最容易被人忽視,恐怕要多費點口舌才能說清楚。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創造GDP(其實就是創造財富)有三種途徑,俗稱三駕馬車,即出口、投資和消費。

  先說出口,出口實際上是兩國之間做交換,原本很正常,同樣能够促進雙方財富的增長。但是,出口與國內之間的交換却又有不同之處,那就是各自的計價標準幷不一樣,美國人的産品是以美元爲計價單位的,中國人的産品是以人民幣爲計價單位的,這就涉及到匯率換算。如果匯率不能正確反映兩國人民之間交換的真實需要,或者直接地說就是換算比率偏高或偏低,這就會造成雙方的交換不平衡,要麽是我多給了你,要麽是你多給了我,這種貿易順差一旦數值十分巨大,則說明交換就幷沒有全部完成。

  以我們中國目前的實際情况而言,我們已累計貯備美元超過了2萬億元,也就是說我們給了14萬億元(按7元人民幣兌1美元價格粗略計算)的東西給美國,按照交換的原理,美國應該給我們2萬億美元我們需要的東西,這樣才會在促進美國人財富增長的同時也促進我們自己的財富增長。美國人當然同意給,我們貯存的大量外匯就是他們給的,我們可以據此到美國的市場去買我們需要的東西。

  可是現實的情况是我們幷沒有用這些外匯去購買美國人的東西,原因就是因爲匯率偏低。本來是5元中國生産的東西可換1美元美國生産的東西,但我們政府却硬性規定要7元中國生産的東西換回1美元美國生産的東西,這就導致了出口企業生産繁榮而進口企業生産萎縮。對出口企業而言,他們把7元錢的東西送到美國才賣1美元,美國人覺得非常便宜,故而願意消費中國的産品,而這些出口企業把換回的1美元再在國內央行換回7元人民幣,他們的産品即使賣得很便宜也有錢賺(但如果是1美元只能挽回5元人民幣則鐵定虧損)。可是對進口企業而言,他們就沒有了積極性,他們本打算到美國進口一批機床,可是因爲他們必須花7元人民幣才能在國內央行兌換1美元,他們覺得按照這樣的價格進口設備成本太高,生産出來的産品沒有競爭力,只好放弃進口。再說中國人到了國外旅游公務之類也捨不得花錢,雖然他們已經兌換了一些美元,可是他們到了美國按人民幣的比價一算,那裏的東西價格都高得離譜,他們只好也不用美元。正因爲匯率偏低導致中國人都不願意使用或者說用不起美元,所以,央行的美元就越攢越多,結果到今天居然有2萬億之巨。

  這2萬億的巨額外匯貯備,相當于美國人給了一張欠我們14萬億元人民幣的借條,甚至借條也談不上,因爲美元是可以由美國這個主權國家自行印刷的,它可以不斷多印多發使之貶值,其他什麽實際的産品也沒有給我們,這種交換能算完成了嗎(當然,這不能全怪人家)?但是如果按照GDP的計算公式,假定這14萬億出口到美國的産品成本是12萬億元,則整個國家的GDP就增加了2萬億元人民幣。從實際的結果看,是我們中國窮人白借了14萬億的東西給美國富人,而且沒有利息,我們的財富大大地减少了(因爲都送到美國去了,但却沒有從美國拿回相應的東西),但從GDP的數據上看我們却增加了2萬億,這個GDP的增加在國內幷沒有財富與之對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