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張亞中:我的兩岸統合七大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09-04-20 00:15:41  


 
  “中華卡”制度的推展對於兩岸認同的鞏固,與全球華人認同的建立,將產生關鍵性的重大影響。如果在權益上擴展到政治領域,它將是中國大陸或台灣可能在政治市場上對外開放(目前兩岸政治市場均是封閉,即只有持自己國家護照者能參與國家治理)的一個選擇。想想看,在春秋戰國期間,孔子可以周遊列國,尋求治國機會;衛國人衛鞅至秦國為相,在周天子的世界無國籍之差異(周天子時代的政治市場是以文化民族為基礎,當代的政治市場是以國籍為依據)而也因此,秦國卒能強大。未來持“中華卡”者,雖持他國護照,亦可為兩岸政府合法貢獻,不受“單一國籍”之限制,兩岸政府如此可廣納天下英才,共同為中華民族而努力,這不是一個足資傳頌的美談嗎?

  “有容乃大”是中華民族的古訓,社會愈是開放、民族愈能包容,民族與國家愈易壯大。中華民族在全球擁有無數人才,兩岸政府誰能夠對其開放,誰將優先獲利,如果兩岸共同開放則是鞏固共同認同的最有意義抉擇。

  (五)安全認同

  目前兩岸政治上的爭議之一在於台灣方面質疑中國大陸為何不放棄武力犯台;大陸方面則質疑台灣從來沒有放棄走上台獨的可能。面對這個問題,“兩岸統合學會”將呼籲與推動“兩岸和平階段化與相對化”的概念與政策。“階段化”意為兩岸安全宣示以四年為一期;“相對化”意為在台灣領導人正式做出“四年任內反對台獨”的宣示,大陸領導人也做出“四年內放棄武力與武力威脅”的保證。“兩岸統合學會”將呼籲與推動“兩岸和平相對化與階段化”,以逐漸解決彼此的疑慮,為雙方建立友好互信創立基礎,以達強化彼此認同之功(至於這一相互的宣示與保證需不需要、可不可以建立一個客觀的查證機制,以免紛擾,這當然可以容後討論)。

  在討論政策過程形成中,有“制度論”的學說。“制度論”可分為“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社會學制度主義”與“歷史制度主義”三種。“理性選擇制度主義”告訴兩岸,在中國大陸的眼中,戰爭與台獨是同義字,因此基於安全與穩定,台灣必須理性地放棄台獨選項。“社會學制度主義”告訴兩岸,當追求安全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認知,一種習慣時,沒有人會嘗試挑戰這種論述,人民會自然而然地因為避開戰爭,而選擇放棄台獨。“歷史制度主義”告訴兩岸,當“確保和平”已經成為一個行之多年的政策時,人們也不會再嘗試選擇另外一種未來不確定的政策。這三種制度理論,都告訴我們一個有正面結果的答案,即只要“兩岸和平階段與相對化”一開始啟動,兩岸和平的大門就打開,而再也不容易關上了。

  在台灣內部,我與黃光國、謝大寧等教授曾共組“民主行動聯盟”,在2004年開始推動“反6108軍購”時,即同步發展“兩岸和平論述”,當時並由七位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共同聯名發表。2005年起,提出台灣應建立成為“台灣和平島”的論述,以“和平主義”尋求兩岸和解並節省經費用以發展台灣,而非依附強權,以購買軍購交保護費的“乖乖主義”(扈從主義)方式追求台灣的真正安全。未來“兩岸統合學會”仍然會持續此一立場,繼續推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