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產階級和中國社會的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0-03-08 11:28:11  


   
  與此相應,在歐洲發生的大規模的勞工運動在亞洲社會也沒有發生。這些都和政府的作用有關。在西方,中產階級比較獨立於政府,但在亞洲社會,中產階級對政府的依賴性就很強。在很大程度上說,歐洲的社會主義是通過工人階級運動自下而上地“逼”出來的,工人階級通過“選票”或者“街頭運動”等機制把自己的利益表達於政治過程之中,從而促成了原始資本主義向福利資本主義的轉型。當然,也正是社會主義的產生才保護了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繼續生存和發展。但在亞洲,政府一方面大力採用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另一方面又自覺地引入社會主義機制來保護自己培養起來的中產階級。如果說在歐洲,社會政策是自下而上社會運動的產物,那麼在亞洲,社會政策是政府自覺的產物。這就避免了類似歐洲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運動。很多亞洲社會能夠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走完西方社會花了上百年的時間才走完的道路,這和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分不開。
  
  當代中國忽視對社會的保護
  
  從西方和亞洲社會的發展經驗來反觀中國,很容易看出中國現存發展模式的弊端。一句話,過分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對社會的保護。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走市場經濟的道路。這不可避免,因為計劃經濟之下的貧窮社會主義既不可持續,也不符合人性。正是引入了市場機制,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問題在於沒有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區分開來。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以經濟增長為核心,就是人們所說的GDP主義。GDP主義已經導致了致命性的結果。第一是GDP主義進入很多社會領域,錯誤地把社會政策領域“經濟政策化”。這個錯誤顯然表現在教育和住房政策上。
  
  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為了保GDP的增長,教育被當作經濟政策來使用,很快就造成了教育的產業化和擴招。在任何社會,教育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大量投入的社會領域,但在中國則成為一個暴利領域。無論政府還是商業界,都把教育看成是謀取財富的領域。中國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無疑和教育政策的“經濟化”有關。對社會結構來說,則是人們所說的“孩奴”的開端。這次金融危機之後,有關方面又把應當屬於社會政策的房地產視為是保GDP的政策舉措,結果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第二,GDP主義盛行,社會政策就不可能建立起來。這主要表現在社會保障、勞動保護、教育公平、農民工權利等等方面。很難說,有關方面沒有努力去促成社會政策的形成,但在GDP主義指導下,任何努力都無濟於事。沒有社會政策,已經形成的中產階級就沒有保護機制,而更多屬於中下層的人民更難上升變成中產。換句話說,GDP主義是以破壞社會來保障經濟增長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