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發展路徑:從共同利益到共同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1-31 00:24:16  


 
  結語:兩岸和平發展的非線性思考

  台灣的五都選舉、“總統大選”和內部的政治互動,都將持續成為兩岸關係的變數。對大陸而言,ECFA只是兩岸和平發展的“物質基礎”,兩岸政治之爭議若未解決,兩岸關係將永遠存在“不確定性”。因此,2010年大陸對台政策之重點除了ECFA外,更強調“應積極探索解決各種難題,為兩岸今後的政治和軍事安全問題協商預做準備”。

  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從線性思考(linearthinking),轉為非線性思考(non-linearthinking),亦即迂迴路線:藉由中華民族(文化)這個大框架來建立兩岸和平發展的“精神基礎”,培養台灣人民的中國情感;若想急於求成,直接從經濟合作過渡到政治談判,反而會有反效果,欲速則不達。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應該要掌握台灣的社會動力這一關鍵。大陸應思考如何建立台灣人民在理智上與情感上比較能接受的一中框架與和平發展路徑。如果台灣人民缺乏中國情感,所謂兩岸統合或一中原則,都變成空中樓閣,不切實際。ECFA是以經濟為強力的磁石,吸住台灣,使台灣走向台獨的成本墊高;但兩岸之間要建立共同想像走向政治整合還有許多基礎工夫要做。

  毛澤東曾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兩岸關係的發展應掌握“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主軸,唯有爭取台灣民心,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統合才能水到渠成6;唯有在一個中華民族的基礎上,正視“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才能逐步為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創造積極條件。

  ECFA具有承先啟後的歷史意義,不僅關係到台灣在全球區域經濟的定位與發展,也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指標意義。兩岸經濟的合作與整合是兩岸和平發展的物質基礎,兩岸從“形塑共同價值”到“創造共同想像”的過程中,我們期盼兩岸雙方能有包容性與開創性的智慧思維,來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雙方能充分自信、善意相待,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地尋求辦法解決兩岸關係中的結構性矛盾,求同存異乃至於求同化異!

  1李允傑(2009)--《透視兩岸.財經》。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周志懷(2010)“實現兩岸關係大發展應關注幾個問題”,中國評論新聞,5月29日。

  3李允傑(2010)“一中新義,解兩岸難題”,中國時報,8月11日,A13。

  4倪永傑(2009)“兩岸共同價值的意涵與形成機制”,中國評論141期。香港:中國評論文化公司。

  5BenedictAnderson原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

  6李允傑(2007)--《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