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陽花學運”之後兩岸關係的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8:52:23  


邵宗海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昨天撰文《“太陽花學運”之後兩岸關係的觀察》指出,在此次“太陽花學運”事件中,兩岸關係在經過馬英九上台的六年後,出現了“上層親密、民間有疑慮”的情況,尤其是在台灣近年來經濟萎靡不振、人民所得沒有實質增長的情況下,年輕人對於未來充滿未知,而服貿是一個專業經濟問題,民眾未能充分理解服貿的情況下,很容易將反服貿與反中相結合,自然衝擊兩岸關係的發展。

  本次“太陽花學運”的發起,號稱是跨越藍綠色彩、超越統獨爭議的公民運動。但是它的影響所及,恐怕不完全是它表象上所指的只是一項反黑箱、反服貿的抗爭,實際上內中含有恐中或反中的情結,已讓這項運動凸顯出對“統”的排斥,以及邁向“獨”的傾向。
 
  有一份民調結果可以佐證這項評估,新台灣國策智庫在4月2日所做的民調顯出“318學運”發生之後,呈現“服貿”與“兩岸走向統一”的糾纏結果,45.0%認為服貿會使兩岸走向統一,其中20至29歲的年輕人更有59%認為服貿會使兩岸走向統一,若加上同時認為服貿會促進經濟發展,則有將近八成的民眾擔心服貿會使兩岸走向統一;談到統獨議題,若只有獨立或統一兩個選項,有62.7%的民眾支持台灣獨立成一個國家;在台灣人的自我認同方面,若在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只能二選一,高達88.4%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其中30歲以下的受訪者更有93%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足見學運已影響台灣民眾把“服貿”與“認同”掛鈎來處理,呈顯現出的結論十分強烈。
 
  雖然北京對學運的反應一直呈現“冷處理”的方式,盡量克制自己可能產生過激的言辭。但是學運中已有學生領袖表達傾向反中趨獨的立場,譬如說學運發起人之一的林飛帆在3月23日公開講話中說:“各位,你認為我想當中國人嗎?所以,我們都不想,我們都不想。”等到3月30日反服貿運動轉上凱達格蘭大道那天,林飛帆的演說又提及:“我們的行動,在台灣與中國關係之間,也做了新的定義。”他補充說“我們告訴政府,台灣未來屬於全台灣2300萬台灣人民,台灣未來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這些言辭,北京絕對不會充耳不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