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觀察台灣變化 可用長時段理論

http://www.CRNTT.com   2017-03-28 00:10:17  


 
  (二)冷戰時期亞太戰略格局的結構性調整形成了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

  在1970年代,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推動美國的對華政策、台海政策再次做出重大的調整。在19世紀60年代末,美國面臨了國際、國內的嚴峻挑戰。為了應對蘇聯快速增長的軍事實力,美國需要增強在全球範圍內的聯合抗蘇態勢。同時,中蘇邊境爆發了珍寶島衝突,中蘇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尼克森總統的“聯華抗蘇”戰略構想逐步成型。隨著美國的對華政策發生改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也發生改變。1972年2月,尼克森訪華,中美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公報》。在公報中,美方聲明:“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1979年1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建交公報》,美方聲明“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1982年8月,中美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美方聲明“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國政府理解並欣賞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中所表明的中國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與此同時,1979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以國內法的形式,“指導往後的美台關係。因應美台雙方交流無法以‘國際條約’來規範,而以美國國內法形式制定,規範美國政府(對國際無效力)”⑥。

  應該看到,亞太地區戰略格局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促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了積極重大的調整,中美關係也向好的態勢發展。這些變化構成了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出台的基礎。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分歧,以及亞太戰略格局的因素,使得中美關係無法回到二戰結束時的中美同盟關係,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了積極但是有限度的改變。美國在建立加強與中國關係的同時,還留了一手,埋有伏筆。從此,“一個中國政策”、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及與台灣關係法,形成了美國對台政策的基本框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