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美對抗下台灣道路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9-05-22 00:18:48  


 
  2010年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崛起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奧巴馬政府一方面要處理國內金融危機所產生的經濟困局,同時針對中國崛起,喊出“亞洲戰略再平衡”的施作,2016年南海國際仲裁的宣佈達到高潮,卻因少了軍事權力的支撐,反而弱化了美國在亞洲同盟眼中的“承諾”。

  美國亞洲“戰略再平衡”的乏力,引起美國戰略學派者的不滿,2018年年初美國學界、政界、業界興起對中國政策的大辯論,認為未來五年內是抑制“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2019年3月27日蓬佩澳(Pompeo)在“國會”的聽證會上表明“確保中國和俄羅斯不能獲得戰略優勢”,中國的排名顯然超越俄羅斯,成為“頭號”的假想敵。

  三、美中衝突的效果評估

  中美之間的戰略衝突,來自於四個命題,“2010年美國在亞洲戰略再平衡的推動;2013年大陸推行“一帶一路”經濟全球化戰略; 2018年中美的經濟戰的對壘;2017年後兩造的軍備競賽。”

  西太平洋權力再平衡的命題,如今已經轉變為印太戰略,此域的衝突由東海、台海、南海,進入了南太平洋的鏈接,權力衝突已由第一島鏈,向東擴大到第二、三島鏈領域延展,介入了美澳傳統戰略控制區。

  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如今已由發展中國家參與,吸引了七大工業國家中的意大利,盧森堡也相繼加入,打破了7G的聯盟態度,此戰略向東拓展,進入南太平洋島國,引起了美、澳警惕,同時讓美國憂慮南太對關島、夏威夷的軍事影響。由於一帶一路共贏信念與多邊主義的倡議,讓中國的國際形象提升了許多。

  中美的貿易戰,經過一年的交鋒,如今已經明朗化,美國經濟競爭的議題,遠遠超過關稅與貿易逆差,還包括了技術移轉、智慧財產權保護、金融匯率與經濟結構調整等,2019年4月3日劉鶴至美展開第九輪磋商,進一步討論“協議文本”,沒有意外的話,今年下半年應有一個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