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 |
中評論壇: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 | |
http://www.CRNTT.com 2022-09-02 00:16:30 |
第三,創造戰略性模糊是解決兩岸政治難題的權宜之計。據蘇起本人解釋,他希望能通過建構這一概念來避開“一中”,也能避開“各表”,以讓兩岸在民進黨執政時仍能各自保有模糊空間,持續和解,避免戰爭。2018年台當局陸委會主任陳明通也公開說:“蘇起當初創造這個名詞,其實是好意,因當時政黨輪替,所以創造新名詞給民進黨使用。”創造不失原則的模糊空間,既為留有餘地,也不讓對方感到為難,是解決一些復雜政治問題的策略。香港會談時,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共識,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強人所難的善意舉措,對爭取對方的配合和最終達成共識具有重要意義。儘管這些模糊空間後來被台灣方面用作“各自表述”,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這些模糊空間對於達成共識、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不能因為這些模糊空間被異化解釋而對其一概加以否定,應將其放置於特定歷史條件下來分析和評價。 第四,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發展進路。儘管兩岸之間存在政治分歧,但雙方均有通過商談來解決事務性問題的需求,於是就想出了兩岸兩會商談這種民間形式。雙方雖然堅持“九二共識”,但在兩岸直接進行政治對話和談判的時機尚不成熟的情勢下,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基本進路,有助於為兩岸啟動官方商談減少疑慮和阻力。具體而言,即:在交流性質上,先堅持民間交流、被授權社會團體交流、再逐步升格為公權力機構交流;在官方交流中,堅持從低層級到高層級的步驟;在議題上,堅持先易後難、先低敏度後高敏度的次序。就兩岸會談而言,具體交流次序是:兩岸民間交往——授權兩岸兩會商談——國台辦和陸委會商談——“習馬會”。這種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被實踐證明是務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在未來發展兩岸關係的過程中,該思路和做法值得進一步沿用。 第五,“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解決台灣“國際參與”問題的前提。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主張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通過與大陸方面協商來解決台灣國際參與問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探索出了一套處理台灣國際參與問題的成熟做法,台灣當局先後參與WHA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事實表明,台灣衹有承認和堅持“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就台灣“國際參與”問題展開對話協商,雙方達成初步共識後,然後再向國際組織提出申請,國際組織會根據相關國際組織的性質、章程規定和實際情況,以大陸同意和接受的方式允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因此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問題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 綜上,“九二共識”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中美關係緩和的背景下兩岸相向而行的產物。兩岸打破堅冰後,各方期待交流合作,為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奠定基礎,“九二共識”順勢而出。隨著國際形勢、兩岸形勢和島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九二共識”所賴以存在的基礎、環境和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對“九二共識”的續存和發展產生了嚴重衝擊。“大兩岸”之間戰略競爭決定了“小兩岸”關係不可能緩和,“台獨”與反“台獨”、促統與“拒統”的矛盾,使得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九二共識”何去何從,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