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躍居出口首位只是向歷史常態回歸

http://www.CRNTT.com   2010-01-13 09:25:49  


 
  不僅如此,由於上述基本面因素,儘管存在部分製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現象,但就總體而言,這場危機將加快部分先進製造業產能向中國轉移的進程,從而決定了中國出口的卓越表現具有穩固、可持續的基礎,不會曇花一現。因為危機將激化價格競爭,原來集中於發達國家的先進製造業不得不加快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在可預見的未來,因為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勞動力素質和數量、公共服務等多方面的因素,先進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也許只有中國最合適。西方某些政界和輿論界人士盡可以出於扶植競爭對手遏制中國的心態大力唱多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但銷售商、製造商需要拿出自己的資本和商譽在變幻的市場上冒險,他們自會排除外部鼓噪的干擾,作出冷靜客觀的觀察和判斷。

  近年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似已成了國內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無需否認,我們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向美歐發達國家繳納廉價消費品和低息融資雙重“貢賦”的陷阱,問題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發展中國家處境尷尬,而外匯缺口、本幣與外匯貨幣錯配的“原罪”,是每個發展中國家在開放經濟體系下的最大風險之一,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陷入國際收支危機的風險相當高。經濟高速增長、發展前景廣為人們看好的發展中國家,發生國際收支危機的頻率甚至往往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居於被動的邊緣地位,且資本積累不足的緣故,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其他條件不變,一國經濟增長速度越高,通常對進口資本品和其他投入品的需求增長也越快,導致其經常項目收支惡化。

  文章指出,從西方國家對華大規模傾銷鴉片開始,中國陷入經常項目收支逆差格局長達百年,是從1990年開始的持續貿易順差格局扭轉了這一切。儘管巨額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令中國也付出了可觀代價,但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未能徹底變革的環境下,倘若沒有貿易順差和這筆儲備,中國將面臨更大風險,付出更大代價。因此,貿易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風險是中國在趕超過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這是我們無法規避的次優選擇,我們不可過於理想化。

  在全球市場體系中,一國進口能力取決於出口能力。中國出口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對別國同行的排擠,同樣更意味著新的市場和機會。中國“入世”前夕,西方媒體充斥著中國將奪走東盟出口空間的言論,事實卻是中國入世後,躍居東盟成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倘若沒有這樣眼見為實的利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構想會這麼快成為現實嗎?今天,從澳大利亞的礦主和工人,到巴西的豆農,到波音、空客的工程師,他們都感到了“中國機會”的力量。即使是失去了頭號出口大國桂冠的德國,其對華出口業績也明顯好於德國出口總額和中國進口總額業績。2009年1至10月中國進口總額下降19.0%,但同期從德國進口僅下降4.7%。

  文章最後說,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貿易爭端。中國已連續10多年成為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者。但貿易爭端源於中國產業和出口增長快於世界平均水平,是中國發展的表現;且貿易爭端影響的出口總額,合計只是中國出口總額的1%左右,因此,只要這種爭端沒有嚴重損害中國政府在國民中的威信,就不至於動搖全局。指望沒有爭端是不現實的,在爭端中堅持成長的目標,更切合實際。


 【 第1頁 第2頁 】